政协委员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录

2012年03月09日17: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协委员 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 农民工子女 教育资源
  • 澳洲新快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关于现在出国热的问题,前两天我看到有媒体报道华中师大一附中作为湖北省非常知名的学校,一个整全班的学生没有报考国内的大学,集体出国,而且出国热的情况是高烧不退,越烧越高,我想问一下,您怎么看待目前的出国热。另外,国内的高等院校对出国热的状况是不是应该进行一些改革?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委员知不知道林书豪,您觉得在中国的话,能不能培养出自己的林书豪?谢谢。

2012-03-09 16:24:06

  • 李和平:

这事有点难说。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的确现在的出国热由过去的出去读研究生逐步转向到出去读大学。过去很多出国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国内学习有些负担和压力,升学机会不是太多,但是家庭条件很好,就去把握国外的机会。现在已经出现优质高中和国外的大学在联合。这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经济全球化也必然伴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在我们国家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宽的前提下,教育全球化的竞争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这种现象如果简单的杜绝可能不是最好的做法,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全球的视野里来考量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应该怎么做,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应该怎么发展。客观地说,这些年国家对教育是超常的重视,很多钱都投下去了,但是这些钱主要还是用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出现了学前教育的问题,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大学也获得了收益,相形之下它的比例,总体按照4%来算的话,我做过统计,整个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总量在增加,但是投入占的,比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中专教育,这些比例算起来,高等教育是在下降的。

2012-03-09 16:24:29

  • 李和平:

实际上我们高等教育资源一是在严重匮乏,二是优质资源无法和国外的资源进行竞争。我们将来有了2万个亿,甚至更多,可能就是刚才前面几位委员讲到的,我们要继续巩固义务教育,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样一个艰巨、繁重的任务。如果在这方面,在布局、结构、质量的问题上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真的很担心我们现在有很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还是在形成过程中,过早的接受西方的价值观的教育,这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来说,我觉得是一个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刻不容缓地把教育的事情做好,就像总理报告里最后一句话,“把教育这个事情办得更好!”用了一个惊叹号。目前的现状是这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更多还是要着眼于长远,要立足于迅速的扩大和提升我们的教育资源,提高我们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同时适度进行一些交流也是必要的。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派留学生,在当时的条件下面,派出去的学生基本上是不回来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是什么情况,是要有长远的观点,要有历史的眼光,我们很多国家、很多领域都是这些海归支撑着我们的发展,应该说我们要有这种胸怀,要有这种制度,也要有这种政策和环境。

2012-03-09 16:26:34

  • 钟秉林:

有几个观点,第一,是你说的出国,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想出国,这确实是事实,但是你说发着高烧,还高烧不退,我自己没有任何体会。刚才李委员讲的我很同意,学生的交流,跨地域,包括跨国际的交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者教育阶段国际化的重要形式,搞教育的应该知道,欧盟推出了著名的“波罗米亚进程”,其中有重要的一条,为什么要统一学制,香港现在都改了,香港本科四年都跟内地都一样了,为什么要统一学制,在欧盟国家,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国际的流动,我想这是一种进步。第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我们每年报考大学的考生是900多万,最高潮是1000万出头,比例你可以算一下,没有像你说得那么严重。第二,如果出去以后,如果能在国外的名校接受了好的教育,将来储备下来,毕业以后我们再给他吸引回来,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事情,还是以开放的心态来看。但是对于大学来讲,我们把大学自己的事办好,我们把自己的培养质量提高,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我们的学校,这是我们的责任。

2012-03-09 16:26:48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刚才赵丽宏委员提到的问题是异地高考的问题,前不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表示可能最快在10个月之内出台异地高考的政策,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一方面人们认为这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但也有人认为这无疑增加了当地考生的难度,产生了新的不公平,我们想请问各位委员,异地高考政策是否真的可行,实施起来的难度是什么?另外一个问题,校车背后隐藏的问题,校车问题背后可能还有前些年农村撤点并校动作过快的问题,在撤点并校之后,确实是使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有了一些提高,但是无疑增加了小学生们上学的路程,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小学可能开展了寄宿制学校,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比如编制不足、经费不足、老师人手不足,如何解决因为撤点并校引发新一轮的农村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谢谢。

2012-03-09 16:27:02

  • 钟秉林:

第一个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没落在家长工作所在地参加当地的高考,俗称异地高考,这个问题主要是政府责任。作为在学校工作的,我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我个人同意异地高考,因为孩子的家长在一个城市,为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比较长期的贡献,跟随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子女,我想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在这个地方的受教育权和参加考试的权利。第二,从操作来讲,确实有一定的复杂性,地方政府对在本地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应该有一个标准,家长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在当地工作多长时间,孩子受教是什么情况,同时,如何甄别,这涉及到社会公信力的问题,如何甄别身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就比较容易实现了。中央政府、教育部也有责任,如果异地高考实行后,不同地区,像北京、上海这些地区,考生人数肯定会增加,政府应该在这些地方更多的投放招生计划指标,来保证不会影响到这个城市或地区常住人口子女高考的利益,我想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2012-03-09 16:32:33

  • 李和平:

我们国家目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口的流动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布局结构的调整,相应的教育系统就会出现学校拆并和规划的相应调整,这是一个进步的体现。比如我们当年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这个问题,都是就近就地,不存在交通的问题。现在布局结构调整以后,自然就出现交通问题。而我们的公共交通,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具有安全保障的公共交通又达不到、跟进不上,于是就出现一些非法的营运机构,甚至是一些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的机构,通过接送孩子,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还有,调整以后,有些孩子所在的学校自身能力也不是很强,它虽然有车,标准是20个人,为了降低成本,变成了40个人,所以频频引发校车安全事故。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有很多办法出台了,各地也在做这件事情。举个安徽的例子,我们有个县级市,政府和公司合作,买了90多辆标准的车,然后投放到学校所在周围的线路,这个问题要根本解决,绝不仅仅是车的问题,谁来开这个车,如何保证线路的安全,如何保障乘车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包括家长的意识,从一线的实施情况来说,我们觉得是有希望,在目前这种条件下能够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个方面都来支持,把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解决好。

2012-03-09 16:34:31

  • 李和平:

当然,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就像总理今年的报告里专门讲到的,很多地方盲目进行布局结构调整,造成了很多流动孩子,即便是安全的公车,也会出现大量的流动现象,这个在总理报告里说得很清楚,暂时不能调整的或者不应该调整的,哪怕人数很少,特别是我们国家很多老少边穷地区,人口确实很少,合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拆了,必然会出现交通问题,在解决不了交通问题情况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还得要办,而且还要办好,这是总理报告里说的。经过布局调整以后,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也是最近这些年各地下了很多功夫,的的确确这里面存在着编制的问题,存在学校的条件问题,存在学校的管理问题,我想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根据我们现在的发展趋势,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办学者、举办者真的重视这件事情,我认为是有办法解决的,这件事情局部是存在的,但就我们在安徽了解的情况,好像还没有因为编制这些问题。

2012-03-09 16:38:44

  • 新华社记者:

郗委员您好,我们知道您是我国“希望工程”的创始人之一,您也多次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调研,请问您对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何见解?谢谢。

2012-03-09 16:39:11

  • 郗杰英:

整个会议的主题都是这样一个题目,促进教育公平。我认为促进教育公平,首先全社会要形成共识,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公平是公平的起点,所以在这方面是我们全社会共同来追求的一个目标。第二,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政府负主要责任。在资源配置、政策导向、具体措施的实施上,政府起重要的主导作用。第三,实现教育公平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单单是政府的作用是不够的。所以我刚才谈到,我们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我们的家长,包括其它社会组织,都能够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就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2012-03-09 16:39:31

  • 主持人:

谢谢大家的光临,记者会到此结束。

2012-03-09 16:41:50

相关阅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