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11-03-10 10:55:41
今日信息报社记者: 国家博物馆刚刚落成开放,据我所知,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现在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尽管它的建筑面积是世界一流的,但是里面的展品和艺术品和5000年来的文明史留下来的瑰宝。您作为国家博物馆的馆长,怎样去打造?
2011-03-10 10:55:50
今日信息报社记者: 另外,我已经听到也看到政协委员提出来要效仿2009年国家重大美术工程创作的做法,发动国家的艺术人才启动一个“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请问您对这个建议有何打算?另外,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您有什么想法和策划?谢谢。
2011-03-10 10:56:1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 今天我们几位委员谈文化建设,我觉得谈文化建设,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建造的最大的惠民文化工程。
2011-03-10 10:56:35
吕章申: 正像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的,世界第一大博物馆建筑面积将近20万平方米,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花了25亿。前两天香港特首曾荫权先生来参观,参观完了之后他说“吕馆长,我为中华民族而骄傲”。同时,他说25个亿,在香港我200个亿我也建不了这么好。
2011-03-10 10:57:01
吕章申: 所以我借这个机会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得好,你光建筑面积大不行,你傻大傻大的行吗?里面还得有东西。
2011-03-10 10:59:22
吕章申: 我们国家博物馆在建馆的前期就遵循了一个建馆的方向,就是要和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相称,与我们五千年文明相称,与当今蓬勃发展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向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称,用这个方向来指导国家博物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2011-03-10 10:59:30
吕章申: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办馆方针,叫四个立馆“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国家博物馆没有人才你能称得上国家级的博物馆吗?这个人才有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产品立馆,既然是博物馆,你的“博”,展品必须得多。过去是65万件,去年2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把国家从50年代开始珍藏的将近40万件文物划拨到国家博物馆。
2011-03-10 10:59:42
吕章申: 我当时讲的是,“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项善举”,一下增加了40万件,这40万件还都是级别很高的文物,里面玉器几万件,瓷器、书画、佛像等,这一下充实到国家博物馆里了,106万件。不仅建筑是世界最大的,而且进入了世界五大博物馆的行列。这就说明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国家这个投入是很了不起的。
2011-03-10 11:00:04
吕章申: 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11月份批准初步设计和概算,2007年3月动工,去年底就竣工了,正好“十一五”期间。今年3月份要陆续开馆,开馆之后,一个是在建筑怎么样和过去老的建筑有机结合。不知道昨天政协会哪位记者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到明年就是100年的历史了,成立的时候是1912年7月,当时是蔡元培先生倡导,鲁迅先生还捐赠了他的收藏。
2011-03-10 11:00:22
吕章申: 第一个馆址在国子监,在那儿办公了六年,然后搬到了故宫的端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革命博物馆储备处,而后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建址,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建成了并作为十大建筑之一。可见我们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那么困难的时候,对文化项目就高度重视。
2011-03-10 11:00:46
吕章申: 十大建筑里面有一大半都是文化建筑。由于当时的经济确实困难,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边革命历史博物馆才6.5万,周恩来总理当时就想,人民大会堂肩膀高,历史革命博物馆这边肩膀低,以后要解决这个问题。50年之后,今天把这个愿望实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强大了。
2011-03-10 11:00:56
吕章申: 分析一下,这一百年来,从国家博物馆就能看到我们中国复兴这一百年的历史,第一个馆设在国子监。第二在端门,第三十大建筑还不够,这次20万,这是我们国家崛起复兴的一个象征。可别小看这个,这是我们国家的祖庙,它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最高殿堂,这一下子我们的软实力就大大提升了。
2011-03-10 11:01:07
吕章申: 有的外国人蔑视我们,说我们是暴发户。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在我们的博物馆里面陈列,将来这里面有48个展厅,65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世界最大。第一个陈列已经开了,叫“复兴之路”,就是讲“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怎么样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找中国复兴的道路。有的记者已经看了,六个展厅6000平方米。
2011-03-10 11:02:32
吕章申: 第二个基本陈列是“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是一个通史性的。1959年有一个版本,1988年有一个版本,这是第三个版本,用10个展厅一万平方米。把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分八块,从远古到夏商西周再到秦汉一直到明清,用了差不多3000件文物摆出来。一到博物馆先看五千年文明,看了以后他们都会肃然起敬,中华五千年,证物都是在这儿。
2011-03-10 11:04:21
吕章申: 而且还有青铜器的陈列,玉器、瓷器,古代书画、古代佛造像、古代的钱币、明清的家具等等专题陈列。也就在这儿能看到我们国家五千年的文明,能看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各个艺术门类、古代的和近现代的。青铜器、佛造像3月25日开,瓷器3月26日开,潘天寿、李可染、黄胄的艺术展也在这里开。
2011-03-10 11:06:18
吕章申: 我们馆里也创作了很多经典,刚才这位记者问到,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要开始了?其实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不是现在,从1951年开始,也就是博物馆建成之后,我们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奋斗的历史在1951年就开始有大型美术题材的创作。
2011-03-10 11:06:34
吕章申: 国家博物馆藏着一大批经典的美术创作,比如说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国家博物馆在中央大厅,在23号就把这个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美术经典作品陈列”的专题开了。大家可以看到,50年代、60年代创作的重大题材。
2011-03-10 11:06:58
吕章申: 革命题材这一块已经有了,前年创作的,将来国家博物馆,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会共同合作,要创作一些重大的历史题材。国家博物馆要参与历史题材的创作,因为殿堂很大,需要画很多大画。刚才在下面冯委员还讲,看了人家俄罗斯的大型历史题材的创作很震撼,我们将来也会陆续的这么做。
2011-03-10 11:09:28
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 龙瑞委员您好,我想问的是,现在画家关于遗产税的看法问题。最近两年因为画家去世没有留下遗嘱而留下子女的遗产纠纷也不少,现在也在呼吁关于制定遗产税,在国外很多国家许多大画家连一幅画都无法留给子女,因为遗产税非常高。
2011-03-10 11:09:47
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 现在中国的这些名画家对于遗产税的问题是怎么看的?画家的创作,作为一个精神文化的财富是应该留给子女,还是应该留给社会、留给大众?
2011-03-10 11:10:09
龙瑞: 好不容易轮到我一个问题,还是比较难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到考虑我的遗产税的时候。但是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关注,我对税法这方面确实了解甚少。但是从艺术家角度来讲,艺术本身应该是社会的。艺术家如果在百年之后把好的艺术品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国家,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2011-03-10 11:10:19
龙瑞: 同时,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建立一些和税收相关的制度和条例。这方面确实也听到一些有关这方面引起的争论,包括家里面产生的一些矛盾,但是这更多的属于私人问题。一个艺术家要从他的工作上来说,从社会公德着想、从社会着想和从国家的发展角度着想。如果他个人不愿意捐,是个人的问题。
2011-03-10 11:11:04
香港明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韩红委员。之前在微博上你已经提到了,这次您提案是关于救助流浪儿童的,您也说这是唯一一次机会对媒体讲这件事情,我想听一下有关这个提案您的看法。另外,还注意到您最近还关注到内蒙古两位老人,好象您的目光一直在帮助和救助弱势群体上,为什么会是这样?
2011-03-10 11:11:26
香港明报记者: 想听一下冯委员,您觉得中国的文化人是应该对救助一些弱势群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011-03-10 11:11:47
香港明报记者: 最后一个很小的八卦请问韩委员,知道您现在签约了香港的一家唱片公司,会不会像其他明星一样通过优才计划移去香港呢?
2011-03-10 11:11:57
韩红: 我等你多时了,我想这个话题一定有人问,我有备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不是搞法律出身,所以关于打拐儿童的事情,是牵扯到法律的。我自己备了个稿子,以免说错话。
2011-03-10 11:12:27
韩红: 首先,从微博打拐到今天,我只在人民大会堂政协开幕那天,面对几百家媒体的围攻,说了一句话,说“我对政府充满信心”。直到昨天让我看到了希望,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昨天民政部部长正式回应了这个话题。
2011-03-10 11:13:33
韩红: 早在我们的总理在人民网上和网友互动的时候,总理就谈到,原话是“我责令民政部、公安部积极、迅速办好流浪儿童的事情。”到昨天民政部已经正式宣布。
2011-03-10 11:13:48
韩红: 第一,对流浪儿童加大力度的治理、管理,而且在中国从今年开始,就将又重新修建一批福利院。这是我提案当中也涉及到的,政府已经给予答案了。福利院的增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011-03-10 11:14:06
韩红: 第二,明确了困境儿童该去寻找帮助的方向。如果孩子是被拐来的,你就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孩子是因为父母的问题,没有能力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话,你就到民政部去请求,民政部按照政府规定的帮助和抚养。
2011-03-10 11:14:16
韩红: 第三,DNA验血平台已经开通,DNA数据库已经建成了。另外,在这两天开会当中,据我了解,以前给寄养在家的孩子们不到600块钱,现在所有孩子寄养在亲属家里的600块钱,没有人管的、没有寄养的是1000块钱,这是具体的数字。
2011-03-10 11:14:28
韩红: 关于微博打拐,我在微博里看到微博打拐的时候,当时我跟于建嵘的观念有一些不同。首先我感谢通过微博打拐这个事情,使我们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个群体,看到了曾经我们没有想到被拐儿童、流浪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感谢他们能够把这个新闻发布在微博上。我跟于建嵘教授有不同的是,他呼吁的是微博打拐、解救儿童,我想的更多的是,当孩子被解救出来以后后续安置问题,孩子救出来以后谁去养?
2011-03-10 11:14:41
韩红: 第一,更新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国家保护意识。简而言之,以前我们都觉得孩子是我们父母的事情,小孩儿有什么问题了,是小家庭的事情。其实不然,孩子固然是家庭的,更是国家的,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当家庭这个功能失灵的时候,如果国家能够给予保护意识,孩子就有着落了。有些小孩儿父母双全,但是长期遭受到对孩子的打骂、对孩子的虐待,造成了这个孩子得不到家庭的爱,得不到家庭的保护,得不到这个家庭给他的抚养和教育,这时候国家有保护意识。孩子是家庭的,更是国家的。
2011-03-10 11:16:40
韩红: 第二,设立专门的儿童保护机构。可以说,儿童的保护在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政府给予了很多帮助、支持、扶持。但是,在某些法律很难涉及到的地方,有些擦边球的地方,就给这些人贩子一定的空间。我觉得,公安部、民政部等直接关系儿童权利的政府部门是不是可以建立专门的儿童保护司局。我简单解释一下,现在流浪儿童的管理都是跟流浪的大人,要饭的、乞讨的、上访的等等都是在一起管理,孩子和大人一起管理,我觉得会造成很多的不便。所以,我的建议是,公安部、民政部等能够直接关系儿童权利的政府部门建立专门的儿童保护的司局,以加强政府对困境儿童的国家保护。
2011-03-10 11:18:00
韩红: 第三,希望国家能够根据合乎国情的,建立“三级监护干预机制”。一是,防患于未然的早期社区干预。社区要知道这个孩子家里父母的构成,比如家庭环境的构成,如果成份比较复杂,政府就可以早期在社区进行引导,开导家庭培训指导,以及针对高风险家庭制定个性化的帮助和干预。
2011-03-10 11:19:54
韩红: 二是,有效而及时的行政干预。前两天我碰到一个孩子,14岁,父母离婚以后,孩子判给了父亲管,可是父亲根本没有办法管,这个已经被扔掉三次了,孩子每天睡在水泥管子里。第四次的时候更残忍,把小孩儿从副驾驶的门一脚给踹出去,孩子浑身是血。这时候孩子还没有满18岁,他怎么向公安机关、法院提起申诉呢?没有办法。
2011-03-10 11:21:28
韩红: 这时候我们国家是不是可以出台一个法律,取消父母的临时监护权,因为你没有办法养孩子,你没有办法去培养他,你没有办法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你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成长了。这时候政府是不是可以出台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取消父母监护权。
2011-03-10 11:21:40
韩红: 最后,提出可操作的明确司法干预权。我们国家的儿童,3.41亿未成年,占总人口的近1/4,还是那句话,归根结底,家事就是国事。我们作为政协委员,我们作为社会的所谓知名人士,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自身影响,呼吁加大未成年人法的力度,帮助未成年人法能够完善,使孩子们有一定的保障,我想孩子们就是未来的主人翁,是栋梁之材。所以,孩子以后不仅是他的家庭的,也是我们的,也是你的,也是他的,也是全国家的。
2011-03-10 11:22:03
冯骥才: 我刚才听韩红讲的很感动,我挺欣赏这样的善行义举。我不欣赏用善行义举给自己塑造自己的。比如我是名人,通过做一些慈善的事情塑造我,我不喜欢这个。我希望艺术家用自己的心灵来对待这个世界。
2011-03-10 11:22:33
冯骥才: 刚才记者问我,作为一个作家对弱势群体是怎么看的?我说很简单,作家就是两个立场,一个是个人的立场,个人思想独立的判断的立场。还有一个立场是平民的立场,因为作家一定有一个人文的精神,他是受人性使然,他一定要关爱这个社会,我想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2011-03-10 11:22:57
冯骥才: 历史上所有好的作家,都是站在弱者的这一面。还有一个记者问我刘心武《红楼梦》的事,心武的小说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已经出版了吗?如果有,我赶紧订一本去。
2011-03-10 11:23:44
冯骥才: 我觉得心武的事是个人的想法,这个事挺浪漫的,反正我不敢去写《红楼梦》,因为太难了。《红楼梦》是曹雪芹个人的创作,刘心武又是一个现代的作家,两个作家之间距离那么远,怎么去细写?就像给维纳斯安另外一只胳膊一样,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大雕刻家谁也不敢,所以心武这件事也是挺有勇气的事。
2011-03-10 11:24:34
冯骥才: 心武原来在中央电视台讲《红楼梦》,我觉得挺有意思,挺有个人的想法。我倒希望他通过续写有一些新的想法,能够对文学有一些另外的启发,就是我没有想到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是文学创作很自由的时代,所以很多作家有各式各样的选择使我们的文坛很精深是很好的事。这个书没出版之前我先不判断,我们看完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