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由于澳门珠海分属不同关税区,之间存在口岸管理。推动横琴开发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创新口岸通关模式,目前提出了与澳门连接的横琴口岸实行“分线管理”的通关创新模式,即在澳门与横琴连接的口岸,对人员货物进出实行相对放宽的“一线管理”,在横琴与珠海其他区域连接的地方,实行较为严格验放的“二线管理”。按照“分线管理”的实施方案,未来经澳门进出横琴的人员和交通工具查验会更简便快捷。新型通关模式真正实施后,对横琴吸引投资、开发旅游、经营会展物流、货品仓储和加工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1-03-10 15:18:54
横琴开发的核心和亮点就在于“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未来横琴将在推进粤港澳合作中充当积极角色,通过建设商贸服务基地和区域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资源聚集,补充港澳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不足,逐步改变澳门目前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促成粤港澳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珠江口西岸地区新的增长极。
2011-03-10 15:20:57
随着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进展,各种创新方式还会不断推出。为此,需要粤港澳三方不断加强研究、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更需要中央政府及各个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指引和实质支持。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内,横琴开发和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2011-03-10 15:21:01
现在请张平委员发言。请迟福林委员准备。
2011-03-10 15:22:04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盟中央发言。
2011-03-10 15:22:2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远低于城市。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近几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几乎为零。
2011-03-10 15:22:49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2011-03-10 15:24:03
三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一些农民几近倾家荡产为孩子缴纳“择校费”,更多农民只能望“洋”兴叹。
2011-03-10 15:24:34
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的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陷入混乱。
2011-03-10 15:25:51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与公平,我们建议:
一、建立政府统筹的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政府应贯彻“公平对待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制定“三统两保”的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体制机制,“一盘棋”统筹规划城乡教育规模、结构、布局;“一个标准”统筹配置城乡办学条件;“一体化”统筹配备城乡教师队伍;同时,逐年加大城乡教育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科学发展。
2011-03-10 15:27:26
二、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政策,推进教育公平。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经费保障向农村贫困学生倾斜,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严格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高中招生以县为主,市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50%向农村初中分配,程序公开、阳光编班,从源头上根治择校难题。农村职业教育要切实解决定位不准、定性不清、投入不足、专业不适、基础设施不完备等问题,真心实意地为农村初中毕业生提供适宜而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011-03-10 15:27:47
三、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教育公平。各级政府要承担确保公平的责任,厉行问责制,毫不动摇地制止、严惩和杜绝政府部门利益化,将教育城乡统筹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完善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和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资助扶持政策,建立多元化农村教育投融资机制。如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坚决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教育。同时构建充分体现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治教育城乡差距的多年顽症,有效推进教育公平。谢谢。
2011-03-10 15:27:56
现在请迟福林委员发言。请林兆枢委员准备。
2011-03-10 15:28:13
我就《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发言。
2011-03-10 15:28:29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破题之年。实践证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政府转型。“十一五”规划曾明确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五年过去了,行政体制改革虽有多方面进展,但未有实质性突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仍十分突出。例如,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的财税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以GDP增长为主要标准的干部考核机制助推追求经济总量的发展导向。所以,“十二五”应以政府转型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2011-03-10 15:30:58
一、尽快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生活领域,是坚持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还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并没有很好解决。尽管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曾对拉动经济增长有重要历史贡献,但时至今日,已弊大于利。以做大GDP总量为主要目标追求、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任务、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业项目为突出特点、以资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非改不可。(掌声)
2011-03-10 15:31:33
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的条件下,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既不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更不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没有希望。为此建议“十二五”加快推进以强化经济性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政府转型:第一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重点,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第二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尤其是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等公共安全和垄断行业的市场监管。第三强化中长期规划的科学性和刚性约束,重点加大遏制违法批租土地行为的力度。
2011-03-10 15:31:56
二、确立并实施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实现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转变,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确立并实施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释放13亿人的消费需求,改变经济结构。
2011-03-10 15:35:51
为此建议:第一尽快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明确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不低于8%和劳动报酬年均增长不低于10%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第二提前五年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十二五”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有可能的。
2011-03-10 15:36:02
第三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十二五”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得好,将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解决得不好,可能为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重大隐患。从总体上说,我们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实现有条件农民工的市民化,关键是看有没有决心。
2011-03-10 15:36:17
第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财税体制是政府转型的主要制度障碍。“十二五”的改革攻坚,需要尽快下决心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要大幅度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的占比,对不断增大的行政成本需要“亮红灯”。(掌声)
2011-03-10 15:36:29
三、以公益性为重要目标优化国有资源配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阶段,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国有资源应更多地向公共领域配置。从现实情况看,国有资源长期被更多地用在做大GDP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加快改善民生,而且挤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使垄断行业改革难上加难。为此建议,要以公益性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调整国有资源配置。并且加大对国有垄断行业收租分红力度,用于补充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十二五”期间收租分红比重应逐年提高,用于社会建设。
2011-03-10 15:36:41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突出特点是改变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突出特点是改变经济结构。“十二五”是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五年,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十二五”改革攻坚的重大课题,也对“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谢谢。
2011-03-10 15:37:06
现在请林兆枢委员发言。请刘光复委员准备。
2011-03-10 15:37:20
我代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发言的题目是《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侨务工作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稳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
2011-03-10 15:37:33
在我国56个民族中,少数民族海外侨胞总人数约有三四百万,占全部海外侨胞的10%左右。我国少数民族海外侨胞多数生活在周边国家,约有250万少数民族侨胞生活在与我国8个陆地沿边省区相邻的15个国家。少数民族侨务工作的特点:一是往往与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紧密相关;二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2011-03-10 15:38:02
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足,研究不够,少数民族侨务工作相对比较薄弱。为此,我们建议: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做好少数民族侨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包括少数民族侨胞在内的56个民族的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重视少数民族侨胞的地位、作用和独特优势,符合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战略。特别是加强对跨境民族较多、敏感性较强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侨务工作,既有利于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又有利于发展我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11-03-10 15:38:24
二、充分利用国内外“大侨务”资源,推进少数民族侨务工作。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侨务部门,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更要树立“大侨务”观念,在同本地区民族侨胞加强联系的同时,进一步与海外各族侨胞建立联谊平台。要引导本地区少数民族侨胞与汉族侨胞和其他少数民族侨胞交朋友,引导汉族侨胞主动加强同少数民族侨胞的联系,搞好团结,携手共同发展。要建立东西部侨务工作对口协作机制,共享侨务资源,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侨务工作。要加强与驻外使领馆的密切合作和信息沟通,更多了解和掌握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侨情,有针对性地加大少数民族侨胞工作力度。
2011-03-10 15:38:53
三、拓展渠道,强化对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式,加强对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外宣工作,特别要把用民族语言对外宣传纳入国家外宣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在资金和财力方面予以支持。建议把支持海外少数民族侨胞开展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作为国家支持海外华文教育项目的一部分,给予积极支持。支持海外少数民族艺术中心开展活动,派遣少数民族艺术团体到海外少数民族侨胞聚居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
2011-03-10 15:40:51
四、正确把握少数民族侨务工作同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处理少数民族侨务工作与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关系,切实维护少数民族侨胞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认真落实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同等优先的原则,有关部门要把握好管理与教育、控制与疏导的关系,对出入境的管理做到宽严适度。三是积极支持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架起与海外少数民族侨胞联谊的桥梁,提高他们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2011-03-10 15: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