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全年新增信贷或达9万亿 美国银行减持建行筹12亿美元 3机构接手 -中国出口继续低迷 企业呼吁提高出口退税 进口可能先于出口企稳 -证监会回应融通基金"老鼠仓"事件:初定属个人问题 拆招全流通 -王老吉喊冤:1例病例不能说明问题 标准缺失 和其正含相同配方 -外交部驳斥"中国政府指使致尼泊尔政坛动荡"不实报道 答问实录 -中国兑现承诺再次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 美国首次当选 -中石油通过1000亿融资计划 蒋洁敏避谈加薪与利润下滑间矛盾 -上交所建国际板 推进红筹和境外公司发A股 境外公司可登陆A股 -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将推出 最低门槛100万元 证监会规范 全文 -消费金融公司将在四地试点 贷款不得超过月收入5倍 意见稿全文
首页>>心理健康
科学院: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只覆盖10%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主持人:

可是你说出于人性它最基本的竞争,比如说18个省市区,它在援建的时候他就会比速度比质量,你做得好了,我要比你更好。

白岩松:

对,而且我一定要留下一个标杆,我要做得更好,甚至有多的时候绝对是扩大了这种投入,都是扩大了投入,甚至有的企业家,就是这个企业家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怎么说呢,他已经接近于退休的年龄,我不去具体说哪一个人名,他很有压力,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办退休的状态接到了这个任务,然后说我这两三年在这块土地上我要给我的一身留下最牛的东西,结果所有的东西都超标,到后来他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他说,我原本要在外墙上铁的全是瓷砖,但是当地要求我跟其他的建筑风格统一,要用外墙的涂料,他说全国的市场上外墙的涂料都很难五年后不变色或者没有裂缝,他就担心,几年后要是有了裂缝,会不会别人说是因为我的质量不好,其实是外墙的涂料恢复烂,最后他去找鸟巢这样的建筑地方,你想想成本会加大多少,所以他特别在跟记者解释,我原来是要弄瓷砖的,我要弄瓷砖万无一失,但是让我弄涂料,所以没办法,即使涂料它的成本也上升了很多。

主持人:

可是你说,让生活在地震灾区这些的群众享受到最好的,最高质量的建筑还有包括其他的设施,有什么不好?

白岩松:

当然心首先是好的,而且留下的东西也是好的,我们只是温和的去建议,接下来你更多的要考虑的是平衡的问题,比如说如果要是好几个学校在建,有一个学校投了六千万,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学校来说,将来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压力,同样的一个地区可能存在不平衡,但是你又理解它的这种冲动,因为要在这个地方留下一个标本一样的学校,但是也要考虑一些平衡,另外还有一个,我们未来的长期的积蓄和养护的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要替当地人去考虑将来我的运作的成本,运营的成本,比如说类似学校,我的生源等等,是不是可以持续去保障,用这么大的规模,但是我觉得这一切都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在看到了很多很温暖的,包括很有成绩的一些数字之后,反过来的一些建议,因为接下来还有很繁重的重建的工作,对口支援的这些,他们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个时候好的同时,也要去考虑平衡、长远和有效和跟当地更好的一种融合。

主持人:

今天我们关注的是灾区的灾后重建,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

在经过周年之后的重建,灾区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今天我们就关注一下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是国内媒体报道的关键词。

《南方窗》刊登专题“两千万人的生活重建”。文中提到:重建工作更需要爱心的持续与观念的更新,在物质获得快速修复的同时,社会重建中的软件要素正常生活所需要的软性力量反倒更值得人们关注。

《南方人物周刊》刊登专题“生于‘5.12’”,文中说,重建的不仅有制度与建筑,还有人心与家庭,结婚、离婚,再生育,流产、夭折,灾难过后,重新憧憬和建设未来的生活,是灾区民众普遍的心愿。

《瞭望东方周刊》刊登专题,“另一种重建”,地震灾区司法生态一年间,文中说,灾后重建也是离不开法的精神和法的支撑的重建。大量的民事关系、银行存款、财产继承、合同履行等急需通过法律程序依法予以确定。

《新京报》刊登专题“问川”,文章从16个方面对灾区重建问题进行再思考,例如特困户重建的难题,实地农民的出路,捐建学校超豪华建设,伤员的残障康复问题等,今天,国外一些媒体也把目光投向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美国《基督教科学真言报》到,中国正在从废墟中建立公民社会,地震增强了人们的公民社会意识,社会对于地震灾区的热情已经变得更加理智了。

《澳大利亚人报》发表评论说,地震使中国向外界展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民族主义,敦促人们在灾难面前保持团结和慷慨大方,锻造新的中国同情心社会。

今天,网友也纷纷发帖表达对于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和感怀,网友廖保平发表文章说,不要把灾难变成被消费的悲情,对生命的态度决定着一个社会文明的高度。对地震灾区的关注不应该止于周年纪念日,而是持续的关注。

来源: 中央电视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救人最多志愿者陈岩举行婚礼
日本大使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致信中国人民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政府携手 进一步推动地震灾区重建
汶川地震一周年:航拍地震灾区巨变[组图]
最高法已发布5规范文件 严惩不利灾区稳定行为
胡锦涛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献花[组图]
胡锦涛:力争提前一年完成灾区重建目标
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映秀举行[组图]
图片新闻:
中国多省市酝酿水价上调 水价调整成大势所趋
胡锦涛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献花[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