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王思海)“刘主任,再帮我看看血压。”69岁的李文良每周都到东四卫生站找刘春萍大夫,“在家门口,就能有三级医院的专家给瞧病,方便了,心里也踏实!”
李大爷的高血压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刘春萍到社区上班后发现、确诊的。今年4月底,刘春萍在社区入户走访,李大爷正犯头晕、眼前发黑。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刘主任的指导下用药,调整饮食、生活习惯。提起社区卫生站,李大爷直竖大拇指,“以前最不爱去医院,挂号难,往返一趟大半天。现在卫生站就在家门口,每周都去一趟。”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4月1日起,北京市二、三级医院全面启动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证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能找到大医院相关专业的大夫。不下社区的大夫不能晋升职称。规定一出台,各大医院对支援社区表现出极大热情,不少大医院院长主动找到社区要求给自己加任务。
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梁万年介绍说,为了解决社区“看不好病”的问题,针对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北京市实施了“四个一批”工程。即:“下来一批”,要求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生每人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全年1万人次下社区,保证每天都有大医院的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回来一批”,政府出资,组建退休专家志愿团到社区服务。目前有460名退休高级专家报名上岗。“进来一批”,招聘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尤其是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出来一批”,对现有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到2010年,力争使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全部取得岗位合格证书。
“由于每天都有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医院来‘坐堂’,加上社区医生本身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现在有不少患者回到社区来就医。”北京东城区交东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