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观点称,中国的货币政策首要考虑的是促进就业,其次是防治通货膨胀,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钱“毛了”。
在这篇题为《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权威人士谈十七大报告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关键词”》文章中,周小川阐述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今后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的方向。
他说,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一般是强调通货膨胀目标制,但在我国,货币政策要坚持多目标,强调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首先考虑就业
在谈到“坚持以人为本”时,周小川表示,首先在宏观调控和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促进就业,其次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保持币值稳定,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钱“毛了”,还要促进和支持消费;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央行工作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重要经济指标不仅要看当前,更要看时间序列及其外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坚持统筹兼顾方面,注意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动向,周小川透露,央行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货币政策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能增加调控新手段
就在《人民日报》发表周小川言论的同一天,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发表了央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的文章,呼吁应尽快把差别性金融调控取向推向前台。
这名央行官员表示,尽管央行今年以来多次调控,但以流动性过剩为背景的投资、信贷和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仍没有冷却迹象。总量调控的手段、措施和作用空间越来越有限,因此应该在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进一步扩大和增强差别性金融调控政策的强度、力度、范围和效率。
他建议,继续强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依据风险状况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同时,适时考虑准备金率的区域差别化;适当赋予央行分支行在特种存款、央行定向票据、再贴现和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的自主执行权。
此外,他还建议,区别行业或区域实行差别比例的结汇或限制结汇,比如针对外资独资房地产企业采取比例结汇和限制结汇的差别性政策;根据资产价格上涨水平与金融风险状况,差别化调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等。
对于杨子强的这一文章,外界分析认为,央行意识到此前一系列调控措施尚未对抑制流动性过剩发生明显作用,未来可能会增加新的调控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