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五月份中国CPI同比涨3.4% 创两年来新高 预期再次加息调控  -中国通过电力加价 减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钻井将零排放 -中国新特区下一站:武汉长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区:优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称东线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造价超4亿$ 伊朗希望在华储油 -中国南方洪涝灾害已造成1063.8万人受灾 71人死 将再遭暴雨袭击 -制止择校费是城市义务教育治理重点 国民受教育水平将明显提高 -央行新规:切断恐怖融资链条 包括安理会决议所列恐怖组织 全文 -中国城市环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06年城市环境考核结果发布 -中国航空打造西部空中丝绸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开办入境口岸签证 -新车船税7月起征缴 税额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震荡渐加剧股民心态迥异 股市投资理性化路漫漫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早上8点45分,离开市还有45分钟,银河证券北京月坛证券营业部营业厅就已坐满了人。一个中年男子对着关闭的大屏幕,手上拨弄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

上午9点,离开市还有30分钟,华泰证券北京月坛南街证券营业部营业厅的开户柜台前,等候开户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不过,即便如此,和兴证券营业厅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新开户的人其实比昨天少很多。”他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只是说,“昨日股指下跌,看起来新股民都怕了”。

沪指昨日跌破4000点,一些人怀疑这是持续下跌的前兆,特别是那些新股民———“菜鸟”,他们没有经历过熊市,再加上最近媒体不断的提示“股市有风险”,所以不得不谨慎。今天,在和兴证券营业厅里,老股民们感觉“今天新面孔明显少了”,一位股民向记者打趣道,“新手都不敢进来,剩下的都是我们这些老面孔———我们这些人,大多在股市里泡了10年,现在走也‘走不脱’了。”

提前退休的黄师傅向记者解释这个“走不脱”,股市涨到4000点,“据我了解,我们这些老股民中有一大部分只是刚刚解套而已”。就譬如他自己,1999年入市,在50多元的价位购入买清华同方,8年来,清华同方曾跌到10元。现在总算有了点起色,价格就快30了。“如今自己算下来,算捞回点本钱,实际还赔1万多。但是,我20万投入股市8年———”他反问记者道———“我把20万存银行,8年收益也会比现在高得多啊。”

所以,他并不隐瞒自己有点贪心,“在翻本之后,我肯定会想要多赚点。”3845.23点时,记者问他,“又跌了,撤不撤”,他脸色不变,回答记者,“我1000点就见过了,还怕这个。”记者环顾四周,没见到大动静,老股民们织毛衣的织毛衣、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一副处变不惊的姿态。

短短一年多时间,股指从900多点一下飙升到了3700多点,沪深两市1500多只股票乱买乱涨,新股民赚的盆满钵满,老股民都觉得看不懂。黄师傅觉得疑问,“我们老股民注重业绩,但为什么业绩好的涨得不多,而那些垃圾股全部疯涨。”退休教师曹先生在旁附和道,“我1996年入市,1996年就被套,最高输掉70%,我买的都是绩优股。”大家都觉得如今只靠“勇气”就能赚大钱,这一现象的确不够理性。

所以,在此情境下,媒体长篇累牍地提示股市有风险,要谨慎入市,这些都是有益的。可是,记者刚在老股民们面前表明自己的身份,就遭到围攻。一位老股民指着记者的鼻子骂道,就是你们这些记者,大肆制造股市“恐怖论”,搞的人心惶惶。

这位股民有点激动,他说,“你们说股市‘不理性’———那股市跌就叫正常,就叫理性吗?”另一个股民接嘴到,“之前股市低迷我们赔了那么多钱,现在刚好点,就说泡沫———你们到底什么居心”,“现在大家对我们都什么印象———好像我们都是赌徒?!”大家七嘴八舌。

一大圈下来记者才听明白,他们首先觉得“行政调控”股指要不得,可误区在于,把管理层让股市“理性化”的努力误以为“调股指”。如何在让股市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逐渐理清,这显然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记者联想到了楼市。

另外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各大券商将关闭散户大厅,记者今天联系多家券商,他们都矢口否认。(郑盎)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年底将竣工下线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涝已致66死12失踪 近900万人受灾 降雨仍将持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