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五月份中国CPI同比涨3.4% 创两年来新高 预期再次加息调控  -中国通过电力加价 减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钻井将零排放 -中国新特区下一站:武汉长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区:优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称东线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造价超4亿$ 伊朗希望在华储油 -中国南方洪涝灾害已造成1063.8万人受灾 71人死 将再遭暴雨袭击 -制止择校费是城市义务教育治理重点 国民受教育水平将明显提高 -央行新规:切断恐怖融资链条 包括安理会决议所列恐怖组织 全文 -中国城市环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06年城市环境考核结果发布 -中国航空打造西部空中丝绸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开办入境口岸签证 -新车船税7月起征缴 税额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人民币场内衍生品缺失 利率期货呼声直逼股指期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进入攻坚阶段的股指期货高潮迭起,利率期货呼声也日现高涨。在昨日举行的“2007年UBS-CME亚洲金融期货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尽快推出利率期货等场内衍生品,以规避“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巩固我国衍生品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银监会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张光平表示,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金额超出3000万美元的亏损事件中,有接近80%是因为市场风险事件所致。“市场风险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测,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明显的突发性,而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为迫切。”

他说,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已经出现了人民币远期和掉期等场外衍生产品,但这些产品缺乏流动性,而且不是以交易为目的进行交易。而交易所交易产品(即场内衍生品)都是标准化产品,流动性强,可以容易地被用来对冲银行间交易产品的风险;同时,由于其较高的透明度,也为市场定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场内外衍生产品市场相互依赖和互为补充,而目前我国缺少公开、透明、流动性大的场内市场,没有金融期货和期权等场内交易产品,显然对整个场内外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利。

相关资料显示,21世纪以来国际衍生品市场呈现惊人的持续增长势头。其中全球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品总额从2000年的383.4万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5年的1408.4万亿美元(分别为该年度全球GDP的12.2和31.7倍),年均增长率为29.7%,约是同期相应发达GDP年均增长率的十倍。

作为最早在国内推介利率期货和国债期货的金融机构,瑞银(UBS)执行董事兼中国区业务主管沙石表示,目前中国的金融期货品种虽然还未推出,但已经引起了境内外许多机构的密切关注,他期待着以瑞银的实力能够为境内投资者从事保值和投资服务方面做出贡献。他介绍说,在去年10月份瑞银并购荷兰银行期货业务之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经纪商,目前机构客户超过2000个,管理客户保证金超过140亿美元。2006年,瑞银的衍生品成交量超过8亿手,预计今年将突破12亿手。

张光平还表示,目前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已经明确,利率市场化程度也在加深,而且银行也可以开办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外银行已开始从事与境外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交易,实际上间接与股票市场发生联系,因此风险概念愈发重要。但是“要有产品,要有工具,否则很难对风险进行管理。”

此外,境外人民币衍生品场内市场的出现使得发展我国境内相关市场更为迫切。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外汇衍生品负责人Sammann介绍,去年8月份28日,CME在其GLOBEX电子交易系统上正式推出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对欧元、人民币对日元的期货和期权合约。每张合约的标准规模为人民币100万元,约合12.5万美元。Sammann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CME增加人民币衍生产品的交易,将为在中国开展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国际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有效工具。但也有与会者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境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由此也可能倒逼境内相关场内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来源: 中证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年底将竣工下线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涝已致66死12失踪 近900万人受灾 降雨仍将持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