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日前获保监会批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业务试点,试点本金规模不超过190亿元人民币。这是第五家获得此试点资格的保险公司。
批文要求,平安集团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业务,仅限于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不得从事投机性操作。同时,平安应按照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原则,制定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策略,稳妥开展此项业务;审慎选择交易对手,注意防范信用风险,维护保险资产安全。
利率互换又称利率掉期,是交易双方将同种货币不同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者债务相互交换。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转换。投资者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将浮动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从而达到规避利率风险,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
平安集团并不是第一家“尝鲜”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保险机构。自去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之后,已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泰康人寿和友邦保险四家保险机构获得人民币利率互换试点资格。
专家分析,寿险公司普遍持有大量固定利率的债券,而目前加息预期强烈,加息后这部分债券收益会受到影响,因此寿险公司有意将部分固定利率债券换成浮息债,浮息债利率会随基准利率变动而变动,能够规避部分利率风险。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在保险发展论坛上强调,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保险业要高度警惕投资风险。“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利润不是很高,盈利主要靠投资,随着保险资金运用在保险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不断提高,防范化解投资风险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其中就包括来自货币市场的汇率、利率波动风险。
截至2007年3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2.2万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债券9910亿元,而且大多为固定利率债券。平安集团2006年年报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6年末平安投资资产达3139.07亿元,其中债券投资2068.81亿元,占比达65.9%。
其实,平安去年已经开始涉足外汇掉期业务,在满足境外投资资金需求的同时,规避汇率风险。去年7月,平安和工商银行签订外汇掉期总协议,有效期为三年,其间外汇掉期的总额将不超过3亿美元。平安2006年年报显示,公司外汇损失4.66亿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