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回顾、挑战与发展

2011年12月05日18: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张茉楠 入世 入世十年 对外投资 投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WTO

三、“走出去”非坦途: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与困境

展望未来,中国大规模资本出海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走出去”的道路也并非坦途,除了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以及各类经济风险之外,中国走出去更多的会面临战略上的风险。

(一)投资失利风险高凸显中国海外投资全局战略的缺失

国际知名金融数据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排名更能说明问题,在全球12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2003-200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OND)为1.139,全球排名第67位,而该指数2007年以后再次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非常低,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效益较差,严重缺乏海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

而另一方面,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我们不熟悉、不可预知的风险越来越大。由于我国“走出去”规模日益增加,投资方式上从相对简单的加工贸易向资源开发投资、兼并与收购等发展,“走出去”的目的地也从传统的东南亚、香港、北美向非洲、拉美、中亚、中东等地区转移。这样,也就从国家风险相对较低、较为熟悉的地区向国家风险相对较高、较为陌生的地区转移。

(二)全球保护主义风起中国“走出去”将遭遇各类投资壁垒

在中国海外经济扩展的过程中,一些家会以直接设卡或间接制造麻烦破坏投资环境来阻挠中国从海外获取资源和能源。中国所遭遇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就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发达国家以威胁国家战略安全为由,使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海外资产并购频频受阻。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显示,中国对美国历年投资存量仅为23亿美元,是美国外资直接投资存量的千分之一,这其中美国很多领域并非对中国投资敞开大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2008年华为公司联合美国基金贝恩资本竞购3Com公司、2010年竞购摩托罗拉公司移动网络业务受阻、2011年被迫退出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三叶系统公司部分资产。此外,中海油、鞍钢、西色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并购计划屡屡受挫,领域波及信息、能源、采矿、冶炼等被其认为的战略安全领域。

深处债务危机困扰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深感不安,近期欧盟有意效仿美国在1975年成立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希望设立一个新机构负责对外国企业投资和收购本国企业、有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行为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加以阻止;

而同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有意挥舞投资保护大旗。2009年2月,印度政府修订并限制外国企业在国防、通讯、航空等领域参与的程度;2010年2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新立法,收紧对国外投资的管理,对可转换债券实施等同于股权的管理,这是自2009年9月澳大利亚限定15%的持股上限以来,第二次收紧海外投资规制。

部分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使中国海外投资遇到阻碍。与制止关税战相比,遏制投资保护主义的难度要大得多。世界贸易组织(WTO可以裁断全球贸易争端。但全球还没有一个与WTO相等同的机构来解决投资争端,这种风险更难驾驭。

(三)资源定价权旁落将可能导致海外投资成本进一步上升

当前,中国的海外投资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是为了购买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但是,未来海外投资的成本可能被大幅抬升。作为开放型的经济贸易大国,对能源和资源的高进口依赖性,应使得中国对大量进口的能源和资源国际市场价格,具有很大程度的控制权和话语权。然而,实际上,由于国际战略性能源和资源的生产供应,大部分由少数大型垄断跨国公司控制(例如,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与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巨头,控制着全球70%多的铁矿石资源),以及战略性能源和资源的“卖方市场”特征,中国在这些重要能源和资源的进口数量及价格制定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而且,更为严峻的是,国际战略性能源与资源的市场价格,受世界经济景气状况、金融市场波动、投机以及海运运费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严重不确定性,2007 年以来国际石油、铁矿石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减少重要能源和资源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给国内贸易和需求企业带来的生产和经营困难,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行合资、收购、控股或参股海外能源与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生产,以逐步增强对战略能源和资源的生产控制和价格决定权,就成为中国能源和资源企业的必然选择。

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设置各类投资壁垒抬高中国海外投资门槛。上海有色网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除了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10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锌精矿占中国当年锌精矿进口总量的35%,排第一;铝土矿约占24%,排中国铝土矿进口量的第二位;铅精矿以13%的占比仅次于秘鲁、美国,排在第三位。然而,近期,继欧盟率先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最近宣布,计划在明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征碳排放税,三年后还将引进碳交易排放机制,以降低澳大利亚碳排放。目前公布的受控于碳价的企业名单包括,国际电力、TRU能源等电力企业,布鲁斯科等钢铁公司以及力拓、必和必拓和伍德赛德等矿产资源和石油巨头。将被征收碳税的这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到了澳大利亚总排放量的60%以上。由于铝、煤炭和矿石领域正是中国企业最近几年希望在澳大利亚投资开拓的主要产业领域,这也意味着,今后对矿产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进行直接投资,其投资成本上升的不确定性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因此,入世是中国国家经济和对外开放战略转型的起点,过去十年是成功的十年,未来的十年将是充满挑战的十年。(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相关阅读: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