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资料图
今年是中国入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十年。这十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与世界分享,实现共赢的十年年,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重新定位,由参与到引领的十年年。这十年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而未来十年,中国在全新的经济格局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内外部压力,这是对中国经济新的更大的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大规模资本出海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走出去”的道路也并非坦途,除了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以及各类经济风险之外,中国走出去更多的会面临战略上的风险。
(一)投资失利风险高凸显中国海外投资全局战略的缺失
国际知名金融数据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排名更能说明问题,在全球12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2003-200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OND)为1.139,全球排名第67位,而该指数2007年以后再次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非常低,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效益较差,严重缺乏海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
而另一方面,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我们不熟悉、不可预知的风险越来越大。由于我国“走出去”规模日益增加,投资方式上从相对简单的加工贸易向资源开发投资、兼并与收购等发展,“走出去”的目的地也从传统的东南亚、香港、北美向非洲、拉美、中亚、中东等地区转移。这样,也就从国家风险相对较低、较为熟悉的地区向国家风险相对较高、较为陌生的地区转移。
(二)全球保护主义风起中国“走出去”将遭遇各类投资壁垒
在中国海外经济扩展的过程中,一些家会以直接设卡或间接制造麻烦破坏投资环境来阻挠中国从海外获取资源和能源。中国所遭遇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就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发达国家以威胁国家战略安全为由,使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海外资产并购频频受阻。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显示,中国对美国历年投资存量仅为23亿美元,是美国外资直接投资存量的千分之一,这其中美国很多领域并非对中国投资敞开大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2008年华为公司联合美国基金贝恩资本竞购3Com公司、2010年竞购摩托罗拉公司移动网络业务受阻、2011年被迫退出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三叶系统公司部分资产。此外,中海油、鞍钢、西色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并购计划屡屡受挫,领域波及信息、能源、采矿、冶炼等被其认为的战略安全领域。
深处债务危机困扰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深感不安,近期欧盟有意效仿美国在1975年成立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希望设立一个新机构负责对外国企业投资和收购本国企业、有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行为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加以阻止;
而同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有意挥舞投资保护大旗。2009年2月,印度政府修订并限制外国企业在国防、通讯、航空等领域参与的程度;2010年2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新立法,收紧对国外投资的管理,对可转换债券实施等同于股权的管理,这是自2009年9月澳大利亚限定15%的持股上限以来,第二次收紧海外投资规制。
部分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使中国海外投资遇到阻碍。与制止关税战相比,遏制投资保护主义的难度要大得多。世界贸易组织(WTO可以裁断全球贸易争端。但全球还没有一个与WTO相等同的机构来解决投资争端,这种风险更难驾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