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凸显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

2011年05月19日13:3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 过剩 中国经济结构 中国 经济结构

四、金融体系改革滞后、金融低效率阻碍了流动性的传导

现有金融体系偏好于资本密集型工业经济的发展。现有金融体系的缺陷是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因素。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决定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达,而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甚至存货作抵押,以及足够的现金流以确保还本付息,才能从银行借到钱。普通制造业在我国早已产能过剩,因此企业必须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和预期,升值预期进一步导致国际游资的流入,流动性加剧。而科技企业既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创业初期也没有现金流;服务业有现金流,但缺少固定资产,因而它们难从银行得到贷款。

金融体系效率不高,许多企业倾向于依赖吸引FDI投资。特定行业或性质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体系无法或无法充分获得资金,投资者就不得不通过放弃一部分所用权,吸引外资入股,在马上结汇后获得人民币,从而得到融资。一般说来,外资会带来相应的进口,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和经常项目下的逆差相互抵消,不带来外汇储备增加。但是我国的情况是,有相当数量的外资并没有同时带来相应进口,而是直接通过结汇获得人民币,用得到的人民币购买国产设备和其它国内产品,并转化为外汇储备。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债1057.4亿美元,其中现汇投资是主要投资方式,占FDI的74.58%,实物投资占13.67%,资本对价转移占3.27%,其它方式(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方式)占8.48%。可见,主要作为融资手段的现汇投资,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远远高于实物投资。

金融资源集中化,投资渠道与工具匮乏。居民/企业资产选择篮子较少、流动性存量向实体经济投资的效率较低是流动性过剩存量转化与增量结合导致资产价格上涨的源头。央行很难直接通过流动性过剩的管理阻止资产价格泡沫。从根本上说,流动性过剩的存在形态与作用效果如何,取决于是否有丰富的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渠道与有效的产业投资方式。

五、美元国际循环下中国式的“货币创造”

美国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实际制定者,美元霸权驱动全球经济,中国也被纳入到美元的全球循环之中。美联储作为全球中央银行成为制造全球流动性和通胀的引擎。这与央行的货币创造机制相似,但由于是跨境的货币循环,全球货币创造的乘数要是各国的汇率制度而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顺差国最为显著。外汇储备增加直接引起我国基础货币的超大规模投放,央行控制货币的能力已经大打折扣,这使得我国内外部政策冲突日渐显性化,集中表现在内部货币稳定及外部汇率稳定的冲突,陷入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尴尬境地”。

因此,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货币政策的调整和简单的对冲所能,经济结构失衡不调整,将驱动更多的流动性沉淀于不该沉淀的地方,其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也会也来越大,调整经济结构已经刻不容缓。(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