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一发怎牵全身动?
北京严阵以待备战重污染天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10月8日17时发布了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 人民图片网供图
14次空气重污染预警,接近80%的预警比例,在全国所有已经开展空气重污染预警工作的城市中,北京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即将到来的冬天采暖季,北京市空气重污染预警工作在实现预警比例接近80%的基础之上,将如何自我突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夯实预案基础
全面构建应急工作体系
翻开《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以下简称《应急预案》),从空气重污染预警工作的组织机构、响应措施,到每个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督查考核、社会监督等,记者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预警响应方案。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和办公室作为预警工作的指挥中枢,负责整个预警的发布解除、指挥调度和督导督查工作,由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和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张工分别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担任办公室主任,成为一个纳入市政府应急体系的常态机构。成员单位包括各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及市委宣传部等17个委办局。
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确保各成员单位能够密切协同、步调一致,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落实相关责任?对此,北京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刘龑说,《应急预案》是一个总预案,在此基础上,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编制了空气重污染应急分预案,进一步细化分解了任务措施。在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和空气重污染预警实战中,除列入空气重污染期间辖区停产、限产工业企业和停工工地名录单位外,一些非限企业,甚至有些街道、社区都制定了应急分预案。
经过近一年的实战检验和不断完善,北京已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备的集监测、会商、预警、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和检查督导等制度机制于一体的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体系,在组织社会公众科学应对、防范重污染天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强化政府主导
严格落实预案应对措施
刘龑说:“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14次。纵观工作历程,有3个得益。一是得益于预案体系的建立,夯实了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二是得益于与市环保监测中心、市气象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建立了环保监测、环保气象会商及预报机制,提高了预警启动准确率;三是得益于‘政府主导、落实责任、分类指导、合力响应、监督检查、信息报送、应急评估’应急预警工作模式的有力保障。”
2014年2月下旬,华北大片地区出现静稳天气,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2月17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预测北京将于2月20日发生空气重污染。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紧急会商,根据空气质量实况和气象条件,预判未来3天将持续重度污染水平。
2月19日22∶00,短短3个小时内,北京空气中的PM2.5浓度迅速由19∶00的30微克/立方米攀升至120微克/立方米。之后,污染物继续累积,浓度不断升高。
2月20日上午,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经指挥部领导同意,全市启动黄色预警应急。2月21日上午,空气质量逐步转差,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与气象等部门加密会商频次,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实况和预报分析,预报2月21日~23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将交替出现重度和严重污染。按照预案规定,经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2月21日中午12时,将黄色预警级别提升至橙色预警级别,全市并启动了应急预案“四停一冲”更为严格的应急措施。
全市启动黄色预警应急响应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做好重污染应急工作高度重视,不间断指挥调度。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亲自作出批示,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加大执法检查和曝光力度。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强调“要有敏锐性、要有主动性、要有危机公关处理能力”,要求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第一时间通过市应急值守系统,将北京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信息和预警启动通知迅速发送至各成员单位。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官方微博、微信、手机APP等网络、新媒体及报刊媒体、户外大屏等传播手段,向广大市民发布预警提示,提醒市民做好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