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银行:生态文明的民主试验

2014年02月07日11: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云南省丽江市 玉龙县石头乡立苴村 村寨基金 生态文明 村寨银行 生态保育

“不以老百姓为本,环保就要走偏”

在邓仪看来,规则制定的过程,比规则本身更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让邓仪眼前一亮。人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坚持?“村寨银行”带来的社区公共管理自觉,是不是对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一种创造性尝试?

“社区公共管理”,这个听上去严肃的术语,正在成为老君山许多村民生活中的“空气”。在河源村大麦地组,河源合作社天麻分社副理事长朱巧云说,“以前老百姓都是各过各的,谁也不管谁,刚开始邓老师跟我们讲‘公共’,我们哪里懂哦!”“大家的钱怎么管,往哪个方向奔,要争取哪些利益,这些事情老百姓几十年都没想过。”

3年前,当村民听说有公益资金进入要建“村寨银行”,以为又是扶贫项目来了,都反响热烈,觉得“便宜不占白不占”;但后来听说项目还需要村民自己出资,便开始犹豫起来。在一个个夜晚,朱巧云和村民们围着火塘挤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争论着:“他们会不会是骗子?”“不会吧,钱都由咱们村里人来管,又跑不到别人手上!”“要是有人不还贷咋办?”“不可能,你想我们每个人都出钱,但用钱的每次只有三分之一,要是有人不还,我们全部人去要,还能要不成?”

村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看似混乱的争吵,其实正是孕育社区共同规则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个“公共讨论平台”上,村民们不断提出疑问、发表意见,并最终讨论出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乡土管理制度,比如:谁砍树了,除被扣钱外,全村人都不参加他家的红白喜事;谁家不还贷款,谁家的大肥猪、林权证、政府发放的农资补贴等,就要被抵押……

这样一个过程,被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称为“内生式项目管理方法”。年过七旬的叶教授是中国第一代环境治理专家,和张象枢教授一样,他也关注着老君山“村寨银行”的发展,并多次深入村寨调研。

叶老这样解释“内生式”的优点:“只有当地人而非资源掌控者成为项目主体进行自主选择,尝试适合于当地并遵从自然法则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系统建设的时候,当地人生产生活的方式才能得到改善,人和自然才可能实现和谐共赢。”

为中国的环保努力了四十余年,叶老认为环保“必须基于服务群众的理念”。生在江苏的叶文虎儿时常跑到家门口的长江里游泳,“那时候水挺干净的!”1972年初,年轻的叶文虎参加了联合国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并向周总理汇报。总理很重视,不久就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的毒瘤,社会主义是没有的”,叶文虎和同事们对于三线建设等多方面的污染治理最终未能进行。改革开放后,环保逐渐以“政府管企业”的方式进行,各式标准、监测站应运而生,可“要效益”的地方政府往往最终成为排污企业的后台。

“不以老百姓为本,环保就要走偏。”这是叶老一贯的看法,也是他对“村寨银行”和“村寨股份制产业合作社”抱以期待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