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全文)

2013年03月29日10: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空气质量

2.6  “十群”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12辽宁中部城市群等十群2010年二级及以上天数与污染物指标排名及趋势

    不同地域之间的城市群空气污染具有各自的特征,辽宁中部城市群污染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城市,包括本溪、抚顺、沈阳、鞍山,以PM10SO2污染为主,超标严重;氮氧化物虽然达标,但是上述工业城市均处于后30%的水平。

山东城市群三种污染物污染都非常严重,二级及以上天数指标半数以上的城市都位于排名的后30%PM10污染在大型工业城市尤为明显,其中莱芜、济宁、济南、淄博处于差的水平,其他城市虽处于中等水平,但均排名靠后,且所有城市都超标严重;SO2污染同样严重,除日照排名在163名外,其他城市均处于排名的后30%;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除济南与聊城外,其他城市均排名在后30%

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群主要以PM10污染为主,超标率较高,以武汉和孝感最为严重。长沙、湘潭和株洲三座城市的三种污染物年均值排名均靠后,尤以PM10SO2超标严重。成渝城市群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成都与重庆两座大城市,主要污染物是PM10 和氮氧化物。

海峡两岸城市群污染相对最轻,污染物以PM10为主。北方西部城市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灾区。山西中北部城市群主要污染物是SO2,超标率排名均处后30名的水平,尤其以省会太原SO2污染最为严重;山西关中城市群污染相对其他区域来看污染最为严重,二级及以上天数排名均在200名以后,污染物以PM10为主,PM10年均值和超标率均处于排名的后20%水平。甘宁城市群与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污染同样严重,其中白银、兰州、乌鲁木齐均是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污染物以PM10SO2为主。

2.7  采暖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由表13可见,采暖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普遍靠后,部分排名靠前的城市,普遍也是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或较清洁的工业结构,或旅游类城市。多数城市面临采暖期间的空气质量保护问题。

13采暖城市2010二级天数与污染物年均值排名及趋势

 

续表13

2.8  最好与最差、进步最快与退步最快城市的前后十名

14 2010年二级天数和三种污染物年均值排名两极十名(均由好到差)

由表14可见,空气质量排在前十的城市普遍经济落后或者环境条件较好,尤其人均GDP排名多在200名以后。而空气质量差的城市中,7个二级天数排在后十位的城市均能够在污染物排名后十中找到,比如北京的PM10NO2,延安、盐城、陇南、兰州的PM10,武汉的NO2,乌鲁木齐三种污染物年均值均列后十位。

    由表15161718可见,PM10进步快的城市均属于空气质量中等和超标城市,虽有改善,却依旧污染严重;SO2进步快的城市以省会城市和采暖城市为主,其他城市集中供暖率和工业SO2排放强度均有不同程度向好的趋势;NO2进步快的城市均集中在空气质量好的城市。

二级天数、PM10SO2退步最多的十座城市中有2-4座城市本就空气质量处于差的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工业城市,例如:枣庄、济宁、合肥、宁波、淄博等。山东省的空气质量值得关注,不同排名中,均有4座以上山东城市,包括青岛、枣庄、济宁、日照、淄博、泰安、潍坊。

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后十座城市中省会和工业城市较多。从趋势来看,“十一五”期间排名前后十位的城市进退步的变化幅度从PM10SO2NO2依次增大。可见,NO2需要加强重视,污染改善的潜力较大;SO2改善污染改善以省会城市和非采暖城市更为明显;PM10污染普遍严重,改善压力较大。见表2021

 

15“十一五”期间二级天数进步或退步最多的前后十名

16“十一五”期间PM10进步或退步最多的前后十名

17“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进步或退步最多的前后十名

18“十一五”期间二氧化氮进步或退步最多的前后十名

 

19 2010年不同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后十名及变化趋势(均由好到差)

20“十一五”期间三种污染物超标率进步或退步最多的前后十名(有并列)

2.9  基于调查问卷的案例城市空气质量评估

抽样对象为城市居民住户的15~70周岁的城市居民。抽样比例为万分之4.23。抽样方式为分层抽样。以区为第一层,以街道为第二层,依据各层人口比例分配样本量。发放问卷550份,直接判定回答率为100%的问卷数470份,二次调研问卷数为45份,有效率高达93.6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具体信息略。

2.9.1            部分调查结果

案例市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居民为46.02%,表明多数的居民对现在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不满。同时,71.26%的居民认为空气质量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善,可见政府的管理行动得到了居民一定的认可和肯定。

在污染源方面,44.47%的居民认为工业点源是最大的城市污染源,26.99%的居民认为移动源才是最大的污染来源,前者可能居住在工业区附近,后者可能居住在生活区和商业区附近,因而感知到了不一样的污染源和污染源的影响程度。

绝大多数的居民认为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非常严重较为严重的比例为60.39%。说明当地机动车尾气污染确实比较严重,且拥有机动车的人反而拥有较高的机动车尾气污染认知度。

在信息需求方面,82.26%的居民希望了解居住区周围的空气质量状况,67.87%的居民想知道空气质量是否适合户外活动,且居民对空气质量信息的需求潜力很大,渴望每天获得最新的空气质量信息。例如,67.96%的居民都表示在出行时会考虑空气质量的实际状况而决定是否出行,加上充分考虑的比例高达82.52%

68.93%的居民都很想了解排污单位的排污信息,绝大多数的居民对参与制定城市空气质量保护规划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2.9.2            案例城市不同信息来源的结论比较结论

将案例城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连续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等的空气质量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1)环境质量报告书公布的空气质量水平较好,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的排名位置比较很靠前;2)连续监测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均表明,空气质量较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定义计算的2011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天数为235天,全年有130天空气质量不达标。问卷调查的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低,两者是一致的。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定义计算的二级及以上天数较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结果少80~160天,可见,现行空气质量评估模式存在高估空气质量水平的现象。

2.10           空气污染与能源消耗

空气污染与化石能源消耗关系十分密切。燃煤产生颗粒物(包括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也是细颗粒物的来源之一。表21列出了主要城市群的能源消耗数据。

21三区十群2005年与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年)及增长率[2]

地区

2005

2010

增长率(%

京津冀

30896.70

41397.13

33.99

长三角

39666.14

53890.07

35.86

珠三角

14006.89

21574.37

54.03

山东城市群

25902.45

41522.33

60.30

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群

5803.35

8929.90

53.87

长株潭城市群

3199.49

4967.41

55.26

甘宁城市群

2573.66

3528.57

37.10

成渝城市群

13641.00

22642.63

65.99

海峡西岸城市群

6051.02

9773.94

61.53

山西中北部城市群

4392.12

4742.55

7.98

陕西关中城市群

3760.17

5766.72

53.36

新疆

1529.54

2407.89

57.43

可见,各区域“十一五”期间的能源消耗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多数增长超过50%,其中山东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增长超过60%。从总量上看,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耗最多,为53890.07万吨标准煤,京津冀和山东城市群也均在40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其次为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达到21574.3722642.63万吨标准煤。对应“三区十群”空气质量状况,污染严重的区域能源消耗总量偏大,或增长迅速。节约能源、煤炭清洁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是空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