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全文)

2013年03月29日10: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空气质量

1         评估对象、指标、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评估对象和指标

基于公开可获得的数据,对“十一五”期间全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截止到2010年)的空气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2005年至2010年)进行了评估。

空气质量指标包括二级及以上天数(包括达到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趋势、PM10现状和趋势、二氧化硫现状和趋势、二氧化氮现状和趋势,其他污染物或者没有监测或者没有公开,不在本研究范围内。

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和与其对应的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的排名,部分地表达了空气质量状况和趋势的原因。采用市辖区年末常住人口数作为该市的暴露人口数,反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2  评估方法和标准

(1)    空气质量排名方法

二级及以上天数按照由多到少顺序排名;年均值按照由低到高顺序排名;其他以此类推。变化趋势用排名的上升或下降的名次表达。没有空气质量数据的城市不参加排名。

2)空气质量评估标准

首先是空气质量是否达标,达到一级,则为好,达到二级为中等,二级以下为差;其次是超标率的高低。评估标准见表1

1空气质量评估指标

指标

指标名称

评估标准

现状指标

年均值(mg/m3

好(>一级标准)中(>二级标准)差(<</span>二级标准)

日均值超标率(%

达标(超标率为0

超标(超标率>0

二级及以上天数(d

见表2

变化趋势指标

年均值变化趋势

进步(2005年排名减2010年排名为正)

不变(2005年排名等于2010年排名)

退步(2005年排名减2010年排名为负)

日均值超标率变化趋势

二级及以上天数变化趋势

通过2005~2011年样本城市二级及以上天数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所符合的正态分布规律,利用平均值(μ)和标准差(σ)分类。经计算得出μ = 340σ = 24。定义超标一天或不超标为“好”,其他均为“差”,超标4个周以上则为“极差”

2基于二级及以上天数的城市分类依据

分界点

X μ-σ

μ-σ < X < μ+σ

μ+σ X 365

城市类别

极差

注:表1、表2中色彩、阴影、和箭头模式表示对应类别特征,应用于下一章节评估结果的展示。

3)空气质量级别暴露人口比例

本报告采用了空气质量暴露人口的指标来评价城市空气质量和变化趋势。该指标用市辖区常住人口和该市的空气质量级别表达各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的暴露人口,具体等于市辖区户籍人口数加上全市常住人口数减去全市户籍人口数。空气质量级别暴露人口比例等该级空气质量暴露人口数除以全部有数据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数。

4)城市分类

为方便比较,本报告列出了不同类别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变化趋势。包括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工业城市(二产比例大于50%);采暖城市。目的是剔除不可比因素,增加可比性。虽然,空气质量达标是“硬”道理,但是,城市政府为空气质量达标付出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软”道理。另外,也对“三区十群”的城市做了比较。

5)社会、经济和管理指标排名

将该市的社会、经济和管理指标的排名放在该市空气质量排名的后列,便于读者分析污染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变化趋势也列出,见表3

3社会、经济和管理,以及污染物相关指标排名依据与标准

分类

排名顺序

指标

标准

社会、经济和管理相关指标

越高越好

人均GDP

人均财政收入

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进步

2005年排名减2010年排名为正)

 

不变

2005年排名等于2010年排名)

 

退步

2005年排名减2010年排名为负)

越低越好

单位GDP能耗

单位人口密度

PM10污染相关指标

越高越好

绿化覆盖率

越低越好

烟尘排放强度

民用汽车密度

SO2污染相关指标

越高越好

集中供暖率

越低越好

SO2排放强度

NO2污染相关指标

越高越好

道路公共交通数

越低越好

NOx排放强度

民用汽车密度

1.3  数据来源

空气质量指标见表456,社会经济指标以及污染物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

4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数据来源与统计

资料数据来源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107

122

155

161

285

284

省、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1

2

1

1

 

市环保局网站

1

3

3

1

2

市新闻网站

1

 

新浪网站

1

数据总量

109

128

160

163

285

286

应获得数据量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数据获得比例%

37.98

44.60

55.75

56.79

99.30

99.65

5主要污染物年均值数据来源与统计

资料数据

来源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124

129

130

135

142

138

155

156

154

161

163

162

省、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1

1

1

中国环境质量报告

281

282

284

285

285

285

省环保厅文件

1

1

1

市环保局网站

1

1

1

2

2

2

市新闻网站

1

1

1

新浪网站

1

数据总量

125

130

130

137

144

140

158

159

157

162

163

162

281

282

284

285

285

285

应获得数据量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数据获得比例(%

43.5

45.3

45.3

47.7

50.2

48.8

55.1

55.4

54.7

56.5

56.7

56.5

97.9

98.3

98.9

99.3

99.3

99.3

6主要污染物日均值超标率数据来源与统计

资料数据来源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PM10

SO2

NO2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106

106

106

110

110

110

113

113

113

113

113

113

 

中国环境质量报告

280

281

281

284

285

285

 

数据总量

106

106

106

110

110

110

113

113

113

113

113

113

 

应获得数据量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287

 

数据获得比例%

36.9

36.9

36.9

38.3

38.3

38.3

39.4

39.4

39.4

39.4

39.4

39.4

97. 6

97.9

97.9

98.9

99.3

99.3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