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货轮撞旧金山大桥 船员被拘重油泄漏 三峡爆破:古城3秒消失 -发改委发天然气调价通知 上海车用天然气涨65% 中石油受益最大 -08年20只牛股出炉 银行股成宠儿 228只股近期破5·30低点(名单) -食品仍上涨 全社会面临CPI考验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锁定五大优先领域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全文] 答问 保险QDII不适合短线投资 -专家:地方政府对住房问题应心中有数 楼市高危三类税收或出台 -能源部先于<能源法>亮相 最快明年3月成立 各地成品油价续涨 -股市反弹冲高回落 低迷股市重获"援军" 新基金审批工作已重启 -专家:每年带薪休假5天低于国际标准 八成网友支持调整 调查问卷
深圳企业规模外迁调查:高地价与人才短缺成瓶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下班时分,大批工人走过马路赶往宿舍。企业外迁最怕的是人才流失,而对已在深圳打拼多年的企业来说,许多骨干都不愿离开深圳。本报记者陈以怀摄

因土地短缺,因房价高企,因营商成本上升……那些曾给深圳带来辉煌和还在带来辉煌的企业,大举外迁或准备外迁。

从政府层面来说,深圳希望一些低端产业逐步迁出,但问题是现在一些深圳鼓励的高新技术和传统优势企业也在出走。那么,这些高新技术和传统优势企业迁出之后状况如何,那些准备外迁的高新技术和传统优势企业又有什么想法呢?

南方都市报记者经过对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这些企业在外迁和准备外迁之时,其实并不想走,他们在外迁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在准备外迁之时,也有着一番艰难抉择……

动态追踪

深企外迁报道引发多方关注,一企业负责人:

呼吁企业留在深圳

本报讯 “我们也是深圳企业,深圳可以说是我们的福地,我们希望呼吁在深圳的企业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因为这个城市有着别的城市不具有的优势。”昨日,本报重磅推出历时半年完成的独家调查《深圳企业外迁》系列首篇后,立刻引发了多方关注,有深圳企业特意致电本报,呼吁深企“留在深圳”。

深圳有关领导高度重视

昨日,在新浪网财经频道,《深圳企业外迁》报道一整天都高居新浪财经频道头条,包括网易、搜狐、凤凰网等在内的众多网站均在显著位置转载。在新浪网的网友留言中,不少网友在留言中表示企业外迁是在深圳运营成本高企之下的无奈之举,尤其是深圳的房价,成为众多网友认为造成目前深圳企业外迁的最重要原因。不过一些企业界的网友则在留言中鼓励深圳,认为部分工业企业的外迁并不是深圳的末日,而正是其经济转型的机会。有网友表示,深圳应该鼓励部分企业外迁,实现从制造基地向总部基地的转变。

对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主管工业企业的贸工部门也表示,相关报道昨日已经引起了深圳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而该局目前也已经就这一情况展开了专项调研,积极寻求良策。

“企业不应只关注成本”

“看到报道以后,我们希望联合一些企业,大家共同呼吁深企留在深圳发展,从城市整体水平来讲,深圳对推动企业成长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昨日中午,深圳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阚先生致电本报,特别强调表示希望表达坚持留在深圳发展的决心。据了解,从事特殊计算机行业的该公司1993年来到深圳发展,目前已经成为该领域国内数一数二的企业。由于企业扩张,他们目前在北京开设了分部,但将总部留在了深圳。

阚先生说,最初吸引企业落户的是深圳对高科技企业在税收上的优惠,但十几年下来,企业在发展中得到了深圳的特殊帮助,“比如说在信息上,深圳作为中国窗口式城市的地位,它的资讯一直保持发达的地位,在香港回归后,深港一体化,更提供了国际化的发展平台,这种优势应该说是内地城市目前、也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提供的。”阚先生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公平透明的政府管理、开放健康的市场环境等,对于一个希望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我觉得有心做大的企业,所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成本,还有企业站在什么样的平台上,未来准备怎么发展。”

阚先生表示,近期将会联合部分在深企业,希望大家能共同通过呼吁、号召的形式,让更多深圳企业看到深圳为企业发展提供的未来空间,“让大家留在深圳。”

帝马数字

其实不想走 其实我想留

公司总经理刘萍表示,准备外迁是无奈选择

拟迁往地:惠东

占地规模:2万平方米

企业规模:不便透露

搬迁主因:企业扩容遭遇厂房之困

11月13日下午,帝马数字机器(深圳)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萍走在深秋的街头,准备外出办理业务。这个陪着帝马公司在深圳打拼了12年的总经理,未来在深圳呆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年。一旦惠东新厂址竣工,她将随企业一齐挥别深圳。

今年以来,刘萍更多时间都在忙着企业外迁的考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已先后到过河源和惠东两地。“目前新厂房选址惠东已有了眉目,两年左右新厂房竣工后我们就会搬过去,但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说到搬迁一事时,刘萍的语气里透着遗憾。

企业遭遇厂房之困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这句歌词不仅仅是刘萍,也不仅仅是帝马公司现在的心情写照。“厂房问题难以解决,这是逼我们离开的最大原因”。刘萍坦言。

“西丽有家厂房面积为3万平米的公司,由于业务量的迅速扩大,公司有心将企业规模扩大到10万平方米。现在连从国外订购的进口机器都已买回来了,公司却一直未能在深圳找到合适的厂房。弄得现在进口进来的机器连搁的地方都没有,公司不得不租地方来放这些新机器。”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机床工具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虹介绍,行业内遭遇厂房扩容危机的企业不是个别,甚至是几百家几千家之巨。“可以说行业内95%的企业都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尽管他们很留恋深圳。

早在2004年初春,深圳市政府就提出深圳工业“由轻向重”的战略性布局,作为深圳工业结构中最“重”的组成部分―――机械行业,在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向重工业倾斜的当年,坐上了深圳30个工业行业的第二把“交椅”。深圳精密机械加工能力快速跨入全国前列,深圳也因此坐稳了全国机械重镇的龙头之位,行业业务量快速飙升,这也让深圳迎来了机械企业快速扩容的高潮。

一家公司割成两处

企业的迅速扩大,对用地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与利好政策仅时隔两年左右,重型企业外迁的情况就已开始出现。早在三年前,伴着利好政策的实施,机械业务量的骤增,机械企业设备的增加和厂房的扩容,深圳可供利用的新的厂房也越来越少。

企业扩容遭遇厂房之困,帝马早在2003年就已曾遭遇。12年前,由十几个人发展起来的帝马公司如今已达近200人的规模。而随着业务量的攀升,设备升级,公司厂房不得不扩容。其时,帝马公司所在的石岩白芒工业区,找不到一处合适做厂房的建筑。无奈之下,公司不得不在离白芒工业区厂房1公里左右的地方另租了一栋单独的楼宇勉强用于生产厂房。原来的厂房留做仓库。“但这仍不是一处合适的厂房”,帝马公司总经理刘萍称“按公司设备的要求,厂房层高需6米,但久经选择后租下的厂房层高只有5.5米,这样日常一些需要用到吊车的设备,却因层高制约,只能采取半人工半机械化操作”。

一条生产链人为割成两处,给帝马公司带来的麻烦远不止这些。最让帝马公司难受的一点就是物料的运转。叉车是物料运转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叉车要将物料从生产车间运至白芒仓库,必须经过一段公路。但是按照交通管理规定,叉车是不允许上公路的,而企业的物料运转非用不可,每次物料运转都只能铤而走险。一旦遇到执法人员,即便不被处罚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向执法人员证明企业叉车上路的无奈。

“此外,公司想开个大会都开不成,行政、销售部门与车间、仓库分隔两地。天气不好时,车间急着要东西也送不过去。”刘萍说,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困难,厂房分隔也给公司增加了不少的运营成本。像前台接待、保安配备,购买办公设施,都因为厂房分隔两处而需要双份。

帝马公司的尴尬曾在西丽一些机械企业身上重演。范虹说,过去大多数机械行业厂家在西丽,现在随着深圳城市规模增容,西丽也快变成闹市区了,根本无新的可供利用的厂房。而有的企业,其业务量决定了他每年要增加上百台设备,厂房供需矛盾日趋严重。

来源: 南方都市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已上报 特定地区5年过渡
紫江企业拟发10亿元短融券
调查显示:美国企业视中国为最优先拓展市场
企业个人猛打新股 10月存款骤降4498亿
近八成企业选择投资东部 纺织服装类行业转投意愿迫切
七成企业上半年盈利 企业家满意指数创新高
中国对美国玩具召回事件的有关企业进行全面调查
企业年金快速发展 养老保险争夺加速
图片新闻:
ARJ21中文名敲定为"翔凤" 带有民族特色易激发国人自豪感
建设部:全国约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 比重20年增百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