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译局“高处不胜寒” 气象局遭遇强“冷空气”……
-本报记者 周健森
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资格审查已全部结束。这项原本只是为政府机构招募工作人员的考试制度,如今却有了“国考”的简称,而其火爆程度毫不愧于这个“国”字头称号。截至24日24时报名结束,全国已有13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争夺130多个单位的1.5万余个职位。有媒体形容其竞争“空前惨烈”。
但是,在这场狂热的竞争之中,却潜藏着一些出人意料的冷点。
今年“国考”报名截止前夕,国家公务员局首次以官方身份披露了162个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较少的“冷门”职位,共涉及183个空缺,引起各界“冰火两重天”的感慨。然而,这些职位究竟因何受冷?导致其审查通过率低的原因何在?本报记者一一联系各相关政府机关的人事部门,得到的调查结果同样有些“冷”。
条件
“双料”人才少之又少
在国家公务员局披露的职位名单中,一些在普通人眼中很令人羡慕的职位,没想到居然上了榜。中央编译局招考的一个“经典著作编译”职位便在此列。不过这一职位所属部门领导对这种现状也很感慨:“报考我们这里的人数其实并不少,但是符合条件的人才实在是少之又少。”
这位领导解释说,这个职位属于中央编译局马恩列斯著作编译部,按照招考单位的要求,报考这一职位的考生所学专业应为“政治经济学”,至少应该达到硕士学历。按说达到这个条件的人不在少数,但紧随其后的附加条件则令很多人望而生畏:“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德语水平”。
该负责人透露,在所有报名者中,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只有一两个。
今年首次进入“国考”行列的铁路公安系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按照计划,北京铁路公安局今年准备招考车站派出所民警和负责消防监督的民警各1名。该单位一位负责人表示,报考者不仅要达到人民警察的体检标准和体能测试标准,还要具备铁路运输的专业知识,如此“能文能武”者也是“凤毛麟角”。
还有些职位虽然并没有附加条件,但是仅看其专业要求就已是高得惊人。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招考的一个涉及档案修复工作的职位,要求报名者符合“修复与装裱、鉴定与修复、文物鉴赏与修复”的专业条件,但是这一专业近4年才刚有高校开始创办,能跨过这道门槛的报名者显然是屈指可数。
冷
标准
基层工作经历成最硬障碍
根据今年各相关部委的要求,各单位在招考标准上要进一步向基层和艰苦边远职位倾斜。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招录公务员计划中,具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人员比例必须达70%以上,一些职位更是把“三支一扶”作为招考条件,而这两个硬性条件也将不少报名者拦在了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