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D 培训机构谁来规范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公平考试”是很多家境贫寒、志在高远的孩子们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最可靠、最公平的途径。“考试”本身无错,值得商榷的是方式方法。
从重点中学的角度看,“打造名校”的目标必须得到“提高和保持升学率、升入名校率”等具体指标的支撑。因此,争夺“培养优质生源”、“争夺优质生源”是它们的客观需求。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升入一所理想学校,或者不要进入太差的学校”的愿望是非常普遍的。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多数学生家长没有办法不投入其中。
目前,课外培训机构是这一局面的最大受益者。竞争越激烈,它们越有更大的获利空间。我最新听到一位原学而思培训经理提供的消息是,一个研究生毕业没多久、比较受欢迎的“明星教师”可以拿到5万元的月薪。几名小有名气的老师单独办个培训点,就可以人均年收入过百万元。其实,培训机构因为待遇丰厚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名校毕业生,其中不乏清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
受到获利能力的吸引,除上述知名培训机构外,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它们具有办公成本低、偷逃税方便、容易藏身于北京市的民宅和办公楼等优势,一个毕业生的家长信息往往被数十家培训机构掌握。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最近不少针对中考的培训机构又推出“单科保满分班”。宣讲时明确暗示家长,机构与出题老师有密切联系,能够押题,在这种承诺的吸引下,课时费可达“10次课收2万多元”的水平。
近年来,一些知名培训机构的盈利能力已经引起海外投资机构的重视。它们通过风险投资、辅导海外上市等方式深入参与到这一“财富重聚”的游戏中,并成为财富分享的大赢家。在这里,追逐利润的资本力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外班”的问题将会日趋严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上述问题引发我对问题产生的根由及解决之道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够成熟,很容易被利用。因为缺少有效与孩子沟通的方法,竞争越严峻,压力越大,家庭关系越紧张,彼此间越不能充分信任。目前,少数抓人眼球的所谓“狼爸”、“虎妈”之类的教育观点,对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影响家长教育理念的很多“产品”出自商业机构,往往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目的在于影响家长和学生长期依赖商业教育。家长需要教育,但“教育家长”的责任需要公共、客观的机构去承担。
其次,公立学校被要求为学生减负,尤其是公立小学甚至没有升学压力,学校的课堂质量很难保证,他们对孩子的升学缺少应有的影响力。家长只好寻求课外班的帮助。当然,减负和取消“小升初”升学考试的初衷是好的,本意是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公平教育权。但是,辛辛苦苦给学生减下来的学习时间,却为课外班提供了大量的学生课余时间。而取消统一公开的升学考试,又为名目繁多的各种自主招生考试提供了条件。
最后,私立教育机构能够发展壮大,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价值,包括师资精良、授课形式灵活等等。但是,现在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产业监管措施”。它们的定价标准、开课科目及内容、推广方式、宣传内容,甚至报税,都缺少有效的监管。
教育问题的影响面是多方位的,影响它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我们需要一套经过深入调查而制定、能够不断改良,并能真正有效监管教育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义务教育”之外的“补充教育”。让产业化教育机构的经营行为有法可依、良性竞争。(全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