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通知

2010年12月29日16: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教育局 教育部 教育司 技能型人才 印发 教育厅 教委 我部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

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三)指导原则

1.坚持问题入手,突破关键环节

着力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和吸引力不足等各界共识的突出问题。

2.坚持近期突破,立足长远发展

着眼三年发展,立足一年开局,每年突破若干关键环节,三年上一个大台阶,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坚持整体规划,切实突出重点

以提高支撑产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战略构想,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任务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和模式。

4.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升级需求,着力建设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以加大扶持、多方投入、合作办学、对口支援等为手段,重点支持农村、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强化涉农、民族工艺等专业和薄弱学校建设。

二、重点任务及主要内容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以下“十大计划”,在相应的重大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带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出特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

加快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在“十一五”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教中心和示范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一批优质资源,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职业教育。

1.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支持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改革办学模式。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方式加强建设,推动规模化办学,建成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示范学校;组建职教集团,发挥对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辐射和帮扶作用。改革培养模式。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改变单一强调连续学习为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相结合,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人继续学习模式。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评价模式。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新途径、新措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环境。重点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创新专业设置。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建设面向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创新教材应用。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实现教材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随时学习;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特别是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创新队伍建设。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着力提升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的能力。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完善招生、教学、资助、免费、就业、财务和资产等学校业务管理办法。

本项目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评审、予以重点支持和实行评估验收,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制订印发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举办者制订和落实相关政策,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学校提出改革创新规划,按照评估验收标准落实建设任务。

2010年,发布总体方案和相关管理措施,支持第一批200所示范学校项目建设。2011年,支持第二批500所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研究制订示范学校验收办法。2012年,支持第三批300所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评估总结示范学校建设实施工作,并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2.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

支持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加强校舍和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建设一批高水平县级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使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进一步健全。

坚持分区规划,突出建设特色,适应区域发展需求。在农村,支持地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引导每一个县都建成一所综合实力强、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县级职教中心,提高学校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城市,支持学校依托行业产业,组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优势互补、以城带乡的合作发展;支持地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建设的需求,建设专业整合、资源共享的职教园区,引导园区内职业学校办学紧密对接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用人需要。

坚持分类指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提高投入效益。支持项目学校的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实训场地等建设达到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各项设施达到国家校舍安全标准。引导项目学校按照标准化厂房要求建设教学实训场所;按生产需要配置实习实训设备,确保校舍和设备适应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

本项目由国家有关部门统筹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和实行评估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联合制订印发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审核确定各地建设规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和落实相关政策,提出本地区建设规划,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项目学校提出具体建设需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落实建设任务。

2010年,发布总体方案和相关管理措施,支持第一批500个项目建设。2011年,支持第二批500个项目建设;研究制订验收办法。2012年,完成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评估总结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实施工作,并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3.继续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再重点建设1000个装备先进一流、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

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和确定建设重点。服务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对应若干重大产业和关键行业,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专业领域,特别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物流、纺织、石化、现代农业和民族文化等产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引导项目学校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支持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实训场地和设施。配置对接产业、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先进设备。配备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基地成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

教育部、财政部制订和颁布《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技能教室建设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实行各地按照遴选条件申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核确定,分年度实施;建设经费一次确定,逐年考核建设情况、严格质量评估和成果验收。

2010年,发布总体方案和相关管理措施,支持第一批500个项目建设。2011年,支持第二批500个项目建设;研究制订验收办法。2012年,完成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评估总结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工作,并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