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32岁的郎浩(应当事人要求化名)终于得到了那个最后的答案——他考了三个月的主管职位,忽然消失了。
郎浩觉得是因为自己体检报告上的四个字:怀疑地贫。从2005年知道自己有地贫基因家族史以来,郎浩“跳槽”了数个公司;这一次,他认为遗传的基因终于把自己绊倒了。
下月初,曾经备受关注的“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将进行二审,三名曾经报考佛山公务员并被查出携带地贫基因的考生已经找到了新工作,但他们并不打算放弃官司。“问题更严重了。”考生小唐对记者说。
让郎浩感到悲观的是基因歧视在职场的隐性蔓延。“去年只是佛山的政府部门,今年已经扩散到广州的一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民间力量推动反基因歧视的前路,也许不会比抗争多年的反乙肝歧视来得轻松。推动着基因歧视迅速形成并蔓延的背后因素,也不如表面看来如此简单。至于基因歧视的趋势蔓延将带来什么后果,鲜为人知也让人难以想象。
文/图 本报记者邱瑞贤
家里正有至亲罹患绝症的郎浩,为了得到这份收入稳定的主管工作,足足等待了三个月。“他们始终没有正面承认,但事情确实在拿到我的体检报告的那一刻急转直下。”
2001年大学毕业的郎浩已工作了9年,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他是一名资深的审计专业人士。今年4月份,原在外企工作的他接到了广州某知名国企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审计主管职位的笔试。
综合素质优秀的郎浩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下来分外顺利。他得到了该企业人力资源部说他通过全部面试的喜讯,他几乎可以看到,这个职位正在向他招手。
9年间多次跳槽首遭暗拒
一纸报告见微妙
但是事情却在6月上旬的一天之内发生了微妙变化。6月初郎浩被要求前往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体检,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谷内转氨酶等指标。几天后,他取到了体检结果:怀疑地贫。对于这个结果,郎浩并不感到陌生。早在2005年,他在母亲体检获知有地贫基因时,就已经自行检测,并明确知道了自己的家族史。在 2005年至今年之前,郎浩换过一两个工作,这份体检结果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影响。
“我一直身体很好,也有一定的常识。我不认为,这个遗传的基因会对我产生任何问题。”郎浩强调说。
当日,按照该企业人力资源总部的要求,郎浩前往该企业提交了这份体检结果的原件。“当时那名工作人员正在问我的人事档案存放在哪里,准备给我调档。但当他一看到体检结果后,马上暂停了手上的一切工作,并立即去问他的主管,该如何处理。”
这一天,郎浩付出了漫长的等待。“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对方的态度忽然大幅度转变,他们要求我回家等通知,并说,我这个体检结果需要提交该企业的医务所提供意见。”这一天,郎浩带着满腹的不解回了家。
一周后,郎浩报考该企业职位的所在部门主管给他打了电话。“问了一下我家地贫基因携带的情况。”郎浩如实相告。
到了7月,郎浩终于得到了一个确定的答复。对方告诉他,经过用人部门的研究,决定暂缓招聘审计主管职位,因此无法录用他。郎浩追问是否因为自己体检结果的原因,对方却始终不肯正面回答。
心有不甘的郎浩上网查询,却赫然发现,就在对方答复他审批之中时,某招聘网站上已挂出了该职位的招聘信息。“我终于确定,他们不是不招人,只是不招我而已。”他一脸的无奈。
郎浩的遭遇,几乎是时下求职者遭到基因隐性歧视的一个范本。
在紧邻广州的佛山,有一群与郎浩一样为此揪心的年轻人。很多人都还记得,今年2月2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在禅城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小周、小谢、小唐等三名佛山考生于2009年4月参加佛山市的公务员考试,均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并于2009年6月参加了公务员体检。经两次基因检测被确定为“α-地中海贫血1基因缺失,α-地贫1基因杂合子”。
备受关注基因歧视第一案
二审前途仍难料
据此,佛山市人保局认定三名考生系血液病患者,体检不合格。他们因此失去了被录用为公务员的机会。三名考生于2009年12月29日向佛山市禅城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人保局认定考生体检不合格的行为违法并责令人保局认定体检合格,依法定程序对考生进行考察录用。
在等待判决下达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均对此案表示高度关注。2010年2月28日,北京大学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基因歧视问题研讨会,邀请多位法律专家和医学专家讨论。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建议立法规范基因检测,杜绝基因歧视。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教授何悦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呼吁尽快开展反基因歧视立法研究。
在法庭之外,三名考生还做着更多的事。4月19日,得知佛山今年公务员笔试成绩即将公布、进入体检环节后,三名原告考生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卫生部寄出建议信,建议两部委规范各地公务员招录体检,明确禁止公务员体检中的基因检测,并对不合格的血液病的涵义和范围作出解释。
然而,在一审中,三名考生最终败诉。禅城区法院以人保局进行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没有违反公务员招录体检相关法律规范的禁止性规定,而基于进一步检查的需要,主检医院也有权进行基因检测;人保局未向外公布或泄露考生的地贫基因检测结果,故未侵犯考生的合法权益,以及考生携带地贫基因的事实构成医学理论上的“血液病”同时也属于《标准》法律意义上的“血液病”等为由,判决驳回考生的诉讼请求。
昨日,已经在佛山新单位工作的考生小唐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焦灼地等待二审开庭。“但说实话,我没有太大的信心。”而他们此前的建议信,至今尚未收到两部委的答复。
广东到底多少人有此基因?
专家纷纷要出庭
但是一审的判决结果却震动了医疗界和法学家的专家们。七年前曾因代理“乙肝歧视第一案”而闻名的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告诉本报记者,他决定在该案二审中作为代理人前来佛山。
他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而且适用法律错误。“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并不属于公务员录用体检的法定血常规项目之列,对方依据未公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对此进行检测,超越了职权范围且违反行政公开的程序。而被上诉人要求上诉人进行基因检测,其行为已经侵犯了上诉人的基因隐私。”
到底携带有地贫基因,是否就是潜在的地贫患者?这引发了医学界的一番争论。记者昨日获悉,省地贫防治协会常务理事罗学群也将在二审中出庭。“我不是地贫基因携带者,案件相关人员我也不认识,只是作为医疗专业的人员觉得有些话不得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