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政府还是靠市场?
上海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曾表示公益性是解决入园难的根本,并需要用制度加以保证,而非简单的加大投入
虽然学前教育要“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体”,但现实情况是,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不容乐观。
育强幼儿园的董事长李大军如今有些后悔,将资金投在托幼领域。高门槛、难获财政性支持、待遇不公平等问题深深困扰着他。
他说,办幼儿园虽然可免营业税,但必须租用教委的教育设施,每年须交46万国有资产占有费。
“而且产权归属不清晰,”李大军说,这也使得他不敢在现有基础上追加投资。
很多民办园园长反映,因待遇不公,民办园发展不快。目前,北京合法注册的1253所幼儿园中,只有409所为民办幼儿园。
而北京所有的合法注册幼儿园都无法满足庞大的托幼市场,尤其是在城乡接合部,还有大批农民工子女需要入园。
于是北京出现大量未注册的黑幼儿园,截至2009年数量达1299家,已超过合法的幼儿园。它们大多分布在城郊,租用村民简陋的院楼。
政府面对它,陷入两难境地。轻率的关闭,将致使大量农民工子女无处入园;完全不整治,不规范运作又暗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张燕认为,对黑园既不能关也不能不管,而应予以扶持,帮助其合乎规范。
今年,北京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投入6000万元改扩建30所幼儿园,增加学位近2万。
但面临17万个学位缺口,这些投入显得杯水车薪。
北京学前教育网的在线调查显示,超过92%家长赞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而张燕认为,学前教育完全由国家买单,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因为义务教育的欠账还没还完。”
张燕建议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应向西方学习,扶植非正规教育在幼教中的作用,并表示,如果政府还是漠视外来人口的教育公平,就不可能解决“入托难”。”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这样的观点:公益性是解决入园难的根本。
他认为,发展学前教育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应将其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力强的地方政府可以举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能力稍弱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民间办幼儿园,政府给予不同水平的补偿。
有专家表示,这就需要政府用政策制度和体制设计,来确立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与非竞争性。而不是简单的加大投入。(记者 孙旭阳 孔璞朱柳笛 实习生 武驿昕 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