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所
问题:母严父棍棒,孩子耳濡目染崇尚暴力
戚元丽告诉记者,她曾经接触过一个中学生,因为经常和同学打架而被母亲拉来治疗。她发现,这个学生极其崇尚暴力,并且自制力很差。她后来了解到,这个中学生所在的家庭关系很紧张:母亲对他管理很严格,而父亲则经常出手打他。对于父亲的打骂,母亲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觉得“打得好”,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崇尚暴力的心理。
对策:
1.父母首先以身作则不暴力
了解到情况后,戚元丽就与他的父母“约法三章”:父亲向医生保证不能随便打孩子;母亲要支持孩子,并且监督父亲的行为;孩子提出要求后,要用“商量”的态度去协商,而不能粗暴地拒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个中学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连老师都说变化很大。她说:“这也说明,合理的心理引导可以将悲剧扼杀在萌芽状态。”
2.自制力可通过训练提高
与之观点类似,高定国教授表示,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可通过不断的锻炼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和日常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他解释道,中学生正值容易冲动的年龄,引入这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要。另外就是对同情心的培养,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他同时指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具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早期诊断出类似反社会等人格障碍,从源头上减少校园暴力悲剧的上演。另外,全社会的环境都需要得到改善,降低歧视和冲突的可能,增加人性关怀,给孩子充分的道德教育,尊重生命,与人为善。学校教育中不应过度强调竞争,更应该强调合作。
戚元丽表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孩子时,要根据孩子自身实际情况,从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出发,尊重他的个性发展,而不要一味唯分数是瞻。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个性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养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心态。(记者李劼 实习生赵晓娜)
暴饮暴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网友“片刻的温存”在微博上发牢骚:“我该怎么办,现在心情不好就用吃来发泄……”和他一样,不少人尤其是女性,在心情不好或者面临压力时都喜欢通过暴饮暴食来宣泄。身材走样不说,更多人也为此而伤了身体。专家提醒:“心病”还需“心药”医,暴饮暴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姐吃的不是零食,是纠结
大三女生小王最近很郁闷。她的寝室里摆满了各种零食,吃完这个吃那个,不想停嘴。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她明显发胖,变得越来越臃肿。这让小王很苦恼,发誓再不吃零食了,可只要一看到吃的,她就无法控制自己。她说:“我每天都觉得胃不舒服,可是又克制不住,似乎只有一刻不停地吃,才能舒服些。”
小王说,她以前没有这种习惯。问题是怎么来的?原来,小王正在考虑考研的事情,看到其他同学都开始明确目标,全身投入“战斗”,自己却还在为要不要考研、考哪间学校的哪个专业而徘徊不定。纠结、郁闷的心情无处排解,于是她投向了零食的怀抱。
潜意识在作怪
心情不好,为何会影响到人的食欲?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联盟委员于东辉说,人们在压力较大时选择用吃来缓解压力,是源于一种本能。人在动物阶段,最大的危机就是食物不够,这种本能反映到进化人的时候,就体现为感到压力时,用吃来获得安全感。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丽教授则给了另外一种解释。她说,人在压力过大时会转向暴饮暴食,其实是源于婴儿的“口欲”,他们通过吮吸母乳和口腔蠕动来获得安全感和与母体的亲密体验。这种潜意识可能会影响现时的习惯,很多人因此不能自我控制,进而形成了暴饮暴食。
“心病”还需“心药”医
据了解,不少人因为心情不好或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不仅身材变得臃肿,甚至引发胃病、糖尿病等。于东辉告诉记者,他亲眼看见一个患者将一面盆的食物吃进去,吃完以后又产生极强的负罪感,拼命想往外吐,这样造成的身体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暴饮暴食其实是压力过大的一个表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上的问题。”郭丽教授同时指出,生理上的缓解是无法解决内心的创伤,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剖析自己,分析本质原因。
郭丽教授坦言,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心理伤害,这种伤害如果不及时排解,可能导致今后在生活习惯上的改变。及时、准确找到心理上的“病灶”,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之法。
于东辉则称,出现类似问题,患者要注意多做运动,调节身心,并且尝试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更有规律。另外,搞好家庭关系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他接触到的患者的心理问题大都是同家庭问题有关的。他最后强调:“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辅导。”(记者李劼 实习生赵晓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