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5月新增贷款6645亿 社会消费品同比增15.2% 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广西遭暴雨12万人受灾 广东局部现灾情 强对流天气为何频繁发生 -日照交易中心遭"棒喝" 中钢协叫停铁矿石投机 五矿成功收购OZ -中方愿同印方谈判寻找边界合理解决方案 答问 七国决定制裁朝鲜 -联合国通过定期审议中国人权文件 环境规划署代表递交全权证书 -到8月底力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 "国字号"假高校网上设陷阱 -各大银行集体违规松绑"二套房贷" 广州公积金异地购房不能提取 -华能华电项目暂停审批 遭最严厉限批 停批两高一资重复项目答问 -证监会:主板IPO重启先于创业板股票上市 IPO中签率将高于去年 -事业单位将实行绩效工资制 有4项配套改革
首页>>高考
“高考状元”的仲永之忧 专注应试阻碍状元成才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9高考结束,各地“状元”即将走上前台,这个群体的研究专家为此剖析了状元们成才的窘状及根源

一年一度的高考9日落下帷幕,全国1000多万考生走出了考场,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很快就会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那就是各个地方的“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们走了怎样的一条路?他们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职场生活又会怎样?过去的高考状元的经历能给后来的学子们提供什么样的反思和借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栏目6月10日邀请到《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教授,深入解析“高考状元现象 ”。

蔡言厚教授和他的课题组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发表了《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今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又发布了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通过对恢复高考30多年来1100多名“高考状元”的研究分析显示:“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高考状元”不杰出的结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高校杰出校友罕见状元

蔡言厚教授开宗明义地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课题组对学生教育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是用杰出校友来描述的。而杰出校友,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最顶尖的部分。调查发现,各个大学的杰出校友,和当年的高考状元的交集人数不多。

调查中,课题组把高校招录的高考状元视作进口,而杰出校友则作为出口来看待。出口这边,他们选择的标准是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这两项标准是大家公认的,不会有多大的异议。用这两个没有异议的东西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得出整个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进口”、“出口”之间的差距。

那么,高考状元是否也应该在后来的职业生涯当中特别出色,也像高考时一样排在第一名呢?蔡言厚教授认为,那只是人们的一种期望,做家长的和社会都认为,小时候表现得很不错,希望你长大以后也能走在前面。但是调查发现,杰出校友那部分当中,没有发现高考状元。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还发现,在高考中杰出校友成绩一般只在第十名左右,也就是说第一名前后的和第十名左右比较一下,在一个五六十人的班级里,十名以后三十名以内那部分,可能出人才几率还大一点。

专注应试阻碍状元成才

蔡言厚教授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很绝大多数人容易被应试教育所左右,精力全部放到中学、大学里的应试教育方面去了。其实一个人要学的东西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课程考的知识,还有人类交往等等,这些不可能在书本中学到。而不考试的知识可能对人的用途并不亚于必修课知识,对某些人来讲,可能不考试的知识比必修课的知识还重要。

蔡言厚忠告,孩子小时候表现不错,家长不能满足,要告诉他未来的路还很长,小学、中学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哪怕高考考成了状元,都不能太满足。我们有研究证明,高考状元里,很多人选的都是时髦专业,而不是自己的兴趣,也不是自己立志要搞那个东西,比如说人们都说哪个学校好、哪个专业好,我就考哪个,最名牌,最热门,这可能会给高考状元以后成才造成障碍。

现在所有的人只追求名牌大学,追求热门专业,这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人一定要立志,想做什么事情,就要盯住这个东西不放;同时还要勤奋,要苦读,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才。

就高考状元来说,肯定是最勤奋的,但是不能仅仅把勤奋用来对知识的复制,而应该放在对知识怎么运用方面。知识学到之后,如何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问题,解决人类所存在的问题,你不去思考,而只是满足于你教我什么东西,我就要复制出来,考100分并满足于此,都会对最后成才形成障碍。而十名前后的学生,很多人并不过分追求课程考知识,他有很多时间,有自己的兴趣,对感兴趣的东西他就去花更多的时间学多一些,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就比较放松。

蔡言厚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我发现有些很调皮的学生,成绩也不算好,可后来出来相当不错。我初中时有个同学,一天到晚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当时大家认为他是最没有出息的,但是后来我听人说,他当了一个铁路局的党委书记,我们原来读书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他有了这么一个发展前途。

状元都爱扎堆热门专业

在《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很详细地分析了上千名高考状元选择大学的情况和选择专业的情况。从1999年到2008年占到被调查的高考状元的98%,他们选择高校的前两名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为385人和255人,后面都是十位、个位数了。

蔡言厚教授认为,北大和清华高集中度地吸引高考状元现象,就是学生慕名,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思路。但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北大、清华有很多专业,而那些高考状元不问个人兴趣,挑选的大都是北大、清华的经济管理等最热门的专业。北大、清华1999年到2008年招收的状元们,挑选经济管理、数理化、电子信息的占了绝大多数,高度集中在了这三个专业里。数理化是个基础学科,学好以后做任何具体的专业都会有好处。但是经管专业就不一定了,经济管理专业光靠课本学习是不行的,你一定要有实际经验,没有实践经验,将来让你领导一个企业,能领导的好吗?

最有意思的是,高考恢复30多年来,状元们选的专业都是经济管理。

当然,状元们考虑将来的就业情况以及个人的物质生活情况,并没有错,但蔡言厚教授认为,都去选这个专业就太集中了,那么多人选这个专业,你再去读,将来你要站在这个专业的顶尖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不找自己的兴趣,也不考虑将来做什么,只考虑大家说经管专业好,就去报它的名,学了几个月后觉得不对了,觉得经管不是那么回事,赶快改专业,七改八改,那你这样弄了以后,你成才的速度与人家一开始就盯着某一个专业相比,肯定要慢。

各界热捧根在各自利益

高考状元现在成了一个概念,比如说学生、老师、家长,学生所在的中学,将来要去的大学,社会、媒体还包括商家,哪个层面最需要这个概念?

蔡言厚说,最需要的现在看来是中学和大学,因为一个中学培养一位状元,整个地位可能马上就改变了;对大学来讲,有没有状元来报考我这个学校,对其在全国的地位会产生影响;学生和家长肯定更要向状元这个方向努力了。至于商家,就是利用状元的名声,比如支持一个状元,比如奖励一个状元多少钱,马上就有媒体报道了,企业也跟着就出名了,他是利用高考状元。

对于媒体来说,也是这样的,高考状元只要出来一个,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就会一窝蜂地扑上去报道,虽然说反对,不宣传,但实际上那是做不到的。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高考状元受追捧也有迹可寻。我们国家有一个文化传统,那就是科举制度,科举才有状元。不过科举那个时候的状元和现在的状元看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科举时的状元全国只有一个,还是全国第一的,现在的状元是每个地方一个文科、一个理科,起码两个。现在的状元,是借用古代近代的概念,并且抬到了我们古时非常崇拜的地位上来的。

那么高考状元这个概念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吗?蔡言厚的观点是:不应该这么提。

来源: 羊城晚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吉林松原通报高考舞弊案 称考场秩序总体是好的
松原招生办回应试卷被抢走抄袭 称是"突发事件"
考卷被抢走抄袭追踪:被抢考生成绩将不受影响
教育部:高考“三模三电”加分项目与标准重新论证
教育部提醒:“国字号”假高校网上设陷阱 谨防受骗
教育部调查吉林松原高考舞弊 试卷被抢细节公布
清华招生将打破文理界限 本科新生可自选专业
教育部: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性质恶劣 将严肃查处
图片新闻:
中国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 最高补偿2.4万(图)
京沪港生活成本跃居全球前30 亚洲10强中国占半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