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04月27日14: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零就业 生产性服务业 有机水稻 清洁生产水平 冷链物流 理财环境 稳定住房 节水型社会建设 住房保障政策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健康城市”为抓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第一节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大力弘扬“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的银川精神,以提升市民素质为重点,努力塑造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文明市民素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提升市民素质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文明风尚。继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市民的公民行为教育,开展“做文明市民、创优良秩序”的活动,动员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和支持慈善事业,形成关心、帮助困难群体的社会风尚。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力争全市每个乡镇文化站达标、每个社区拥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每个村拥有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加强银川晚报社和银川广播电视台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打造一批文化娱乐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以开发区软件园、801创意园、中华回乡文化园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吸引更多海内外资本参与文化投资,拉长文化产业链。深入挖掘利用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等资源,鼓励各类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做强文化产业。进一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拓展延伸业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提高公民基本科学素质

多渠道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公众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反对迷信、抵御盲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科学技术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在中小学开设科普讲座,开展科技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工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场所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定期举办科技讲座和科普报告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

第三节 积极推动运动休闲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体育健身环境。建成贺兰山体育场等大型公共体育场所,开发建设贺兰山东麓休闲旅游带,继续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各建1个体育中心;每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均建1个活动中心;每个行政村或城市社区建设1个健身场所。提高现有体育场所利用率,鼓励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新建全民建身中心、游泳馆和一批休闲健身公园。大力实施“人人运动”计划,倡导全民健身,积极开展登山、风筝、垂钓、龙舟、赛马、沙漠运动等有特色的休闲健身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积极争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

第四节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积极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社会化系统干预。健全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稳定低生育率。

第十二章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促进社会和谐

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紧紧抓住我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形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 提升依法治市水平

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机制,畅通党内民主渠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参与监督通道,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人大代表在自己选区联系基层单位和群众,以及基层单位和群众评价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长效机制,加强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密切联系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统一的原则,突出银川地方特色,立法适应“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使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障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适当。

深入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增强市民的法治理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提高科技防范整体水平,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范。重点加强对要害部门、学校、幼儿园的安全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

营造亲民便民的司法环境。司法部门对群众报警、求助和其他法律诉求,在法定程序和期限内从快办理各类案件,全力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实施审判、检务、警务公开制度,公正、廉洁执法,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检察院要深化工作机制改革,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强化诉讼监督职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营造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司法环境。

第二节 全力打造廉洁政府

继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工作,突出抓好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整体推进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严格执行中央颁布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文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进一步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主体责任,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注重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研究反腐倡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基本要求体现到反腐倡廉工作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

第三节 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网络化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分级管理、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要求,充分下放权力,使城市管理向社区和乡镇延伸。建设智能交通控制中心,逐步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快物业管理发展步伐,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节 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办好各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续以“民族团结月”为载体,不断提升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层次和水平,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市县区)。积极支持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民族企业健康发展。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在我市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推进“双拥模范城”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大力推动“和谐寺观教堂”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抵御外来宗教渗透,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我市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第五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做好委托乡镇和街道部分行政执法权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向全市推广。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逐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共青团、工会和妇女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政务、村务公开等制度,建立中心村社区居委会。加强以星级社区创建为主的和谐社区建设,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卫生、文化服务圈。

第六节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组织协调和监督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要由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各级维稳办牵头,各县(市)区及职能部门为主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把该工作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搭建起长效化解矛盾纠纷网络平台。建立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行业性的专业性调解队伍,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联调,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要形成长期排查机制,定期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经常性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

依法开展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活动。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对需要法律援助的五保户、低保户、救济户及其他困难群众做到“应助尽助”,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形成涉法涉诉案件。

第七节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建立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快速反应平台,健全灾害综合防御和救助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灾害报送网络系统。2015年在全市所有乡镇建立救灾应急民兵分队,配备相应装备,完善指挥调度机制。

提高基础设施防灾抗灾能力。提高供水、供热等重要设施设防标准,增强抗低温冰雪能力;加快危房改造和隐患校舍搬迁工作,新建城市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达到8度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提高1度设防;加固贺兰山沿线拦洪库,使其防洪能力提高到30年一遇;加强城区排水设施建设,避免发生特大暴雨时人员伤亡事件;加强城乡消防设施建设,满足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实际需要;加强唐徕渠、汉延渠、西干渠等渠道和堤坝建设,杜绝发生溃堤溃坝事件;加强易发山洪泥石流地段巡检监控,有计划搬迁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段的厂矿企业和住户。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