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04月27日14: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零就业 生产性服务业 有机水稻 清洁生产水平 冷链物流 理财环境 稳定住房 节水型社会建设 住房保障政策

第九章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把银川建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市。

第一节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贴,教育部门加强管理与监督,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农村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也要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促进各类幼儿园合理布局,确保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争取到2015年,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市区和农村分别达到97%和9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各县(市)初中阶段教育逐步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建立区域内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到2015年,力争乡镇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要求,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水平,推行多样化办学模式。职业教育机构要加大校企深度合作,鼓励校企合作办学。面向市场需求,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专业设置,培养合格的实用性人才。启动银川市中阿经贸学院建设,力争将银川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成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鼓励初中毕业生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中毕业未升入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全部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制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关心和重视特殊教育。

第二节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利用自治区级和社会医疗服务资源,优化调整兴庆区、西夏区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提升金凤区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水平及质量,规划建设附属医院二院,实现三区医疗服务资源相对均衡。科学合理配置两县一市医疗服务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力争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占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30%。

建立完善全市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准确定位市属公立医院服务功能,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回族医药。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一元钱”看病模式。加快培养全科医生,推进高年资医师下基层、下社区进行多点执业,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短缺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功能,不断提升全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建立覆盖全市的城乡卫生监督网络,继续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市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到95%以上。

完善医疗救治和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组织协调110、119、120等报警系统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并网联动,在永宁县医院、贺兰县医院和灵武市医院建立三所急救分站,在兴庆区月牙湖、贺兰山东麓旅游线路建设直属急救分站,完善以市紧急救援中心为龙头、各急救分站为枢纽、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覆盖全市城乡的医疗救治体系,打造10分钟医疗应急救治圈。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险种之间流转通畅的转移接续制度,引导失地农转非养老保险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落实个人自主缴费、集体适当支持、财政加大转移支付三方共担的筹资机制,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村干部适当补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以上。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养老金平均水平逐年提高。

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医疗保险体系,体现制度的广泛性,保障方式多样性和参保对象的可选择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加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管理,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提高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实现多项社保业务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探索失业保险基金对企业减少裁员、平稳转岗和扩大就业进行扶持的有效形式。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的全程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收支、管理情况,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对老、弱、病、残等低保家庭予以重点保障,建立城乡低保对象就业减退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和保障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完善门诊救助、资助参保参合、住院救助、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五位一体”的普惠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城市低保与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工资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建立社区养老机制,加强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管理和规范运行,加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福利服务和保障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节 促进创业扩大就业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面向市场,进一步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孵化园区建设,鼓励县(市)区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建设多种形式的标准厂房,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争取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数年均增长10%以上。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劳务移民、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力争实现劳动年龄人口实现充分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加强劳动执法、调解劳动争议、维护劳动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第五节 加强住房保障能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稳定住房价格水平。鼓励建设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立覆盖全市低收入家庭和部分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家庭实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救济保障;开发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共有产权房,解决部分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建设劳务移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住房,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住房。“十二五”期间,改造5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建设保障性住房4.5万套,总面积达到310万平方米。

第六节 建设食品安全先进城市

按照食品安全城市标准,在银川市实行食品追溯机制和农产品准入制度,实施食品安全生产源头污染防控技术、流通环节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到2015年,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监管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市90%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生产的农产品100%进行上市前检验检测,“十二五”末涉小类食品加工必须全部进入园区集中生产。

建设药品经营诚信示范城市,以基本药物监管为中心,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体系。

第七节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价格监测体系,对粮油、食品、日用生活必需品、工农业生产资料以及房地产价格进行监测,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下达的范围之内。建立银川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发挥政府平抑物价作用,保障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商品的市场供应。建立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组织开展教育、医疗、涉农等民生价格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价格欺诈行为,完善价格举报投诉机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第十章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一节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办法(试行)》,结合不同行业的劳动强度、工作特点、收益率等,确定相应的工资增长指导线。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劳动力市场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实施各项鼓励扶持政策,激励全民创业,大力提高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将从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方面加大对个私经济的扶持力度,营造创业氛围,形成“政府激励创业、民众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规范合理的转移支付机制,帮助困难群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个人缴费比例,增加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

不断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大力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理财理念,优化理财环境,引导居民合理配置个人资产,共同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富增长效应,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水平。

第二节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遏制农资价格上涨,防止增加农民负担;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等社会保障,增加二次分配收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度假、都市会展等现代农业新模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到2015年5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各类培训,并获得相应技能资格证书。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第三节 增加移民地区农民收入

以大幅度增加移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实施整村推进、村级互助资金等扶贫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扶持移民地区发展畜牧养殖、饲草、设施园艺、经果林等产业,形成每个移民村有1~2个有规模可持续的特色产业,户均有1~2个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移民地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深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务工人员技能水平,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使劳务收入成为移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完善对口帮扶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推动移民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