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04月02日09: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纲要 生产性服务业 江海联动 匡围 建设创新型 长青沙 清洁生产审核 财政教育支出 惠农政策 老坝港

第三章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人才国际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以培育优势企业和打造特色基地为重点,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实施新兴产业规模倍增计划,优先发展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和新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成长型产业,促进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着力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优先发展优势产业。海洋工程。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和大型一体化模块及动力定位、单点系泊、海水淡化、油污水处理等关键系统,重点推进中远船务、熔盛重工等海工基地建设。新能源。围绕建设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加快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统筹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海上三峡”,重点推进如东、启东大型海上风电场等项目建设,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重点发展大功率风电机组、高转换率太阳能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启东、海安、如东等新能源基地建设。新材料。围绕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研发转化生产基地,以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高品质特种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重点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如皋新材料、海门特种金属材料基地建设。到2015年,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

加快培育成长型产业。生物和新医药。重点发展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品种,扶持医药原料及医药中间体发展,加快南通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提升医药产业水平。重点培育生物育种、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生物产业。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打造开发区医药板块,提升精华制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推进启东生物医药、海门医药化工等特色基地建设。智能装备。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发展智能电气电工、智能机械、智能建筑、智能仪器仪表等,积极引进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项目,形成以整机制造、成套设备和核心功能部件为重点,专业配套齐全的智能装备产业链。节能环保。大力开发推广高效节能装备及产品,重点发展环保型锅炉、吸收式热泵、废旧轮胎资源回收利用、环保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积极开发节能环保热交换装备、节能风机、节能型输变电装备、LED高效节能等节能环保新产品,加快发展节能设计、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围绕打造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重点发展呼叫中心、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动漫游戏以及纺织服装、船舶、医药等重点行业研发设计外包;加快发展软件信息系统集成与管理、软件定制测试及网络化等服务;扩大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知识流程等国际服务外包规模。以南通科技园、南通软件园及省级软件园等为载体,加快培育一批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建成一批省级以上服务外包示范区。到2015年,生物和新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四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第二节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进一步壮大“千亿级”产业板块发展优势,加速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大规模改造提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筑业等传统产业,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

船舶及重装备。围绕打造世界级“船谷”,重点发展30万吨以上超大型油轮和矿砂船、10000标箱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提高船舶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发展大功率柴油机、船舶动力系统、通信导航系统等船舶配套产品。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精密高速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通用设备;港口机械、石油机械等专用设备;高压、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和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设备;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等运输装备的配套设备。到2015年,船舶及机械制造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

电子信息。围绕建成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巩固提升国家级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光通讯、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电子材料等重点产品,努力推动电子信息企业由简单加工向打造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转变。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

精细化工。围绕建成国内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优化沿江、沿海精细化工园区布局,强化集聚发展。重点突破生物技术、新型催化技术、膜技术、耦合技术等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化学中间体、功能中间体、功能化学品、智能催化剂、环保新农药等产品,进一步做强国家级新型农药基地。到2015年,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2100亿元。

纺织服装。围绕建成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纺织基地,加快向时尚化方向发展,塑造“南通家纺”世界品牌,实现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跃升。重点发展碳纤维、芳纶、新型差别化纤维、特种印染后整理、高档面料和产业用纺织品等;引进国际先进装备,加快纺织、服装、色织和茧丝绸等行业技术更新改造步伐;以提升档次、打造品牌、扩大出口为重点,建设集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的国内一流的家纺产业基地和茧丝绸基地。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2700亿元。

轻工食品。围绕建设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粮油加工、绿色饲料、醋片醋纤、电动工具、工艺美术等产业集群;以王子制纸为龙头,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档纸制品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升电动工具、长寿食品、钢丝绳等特色产业基地水平。到2015年,轻工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600亿元。

建筑业。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建筑强市的目标,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从房屋建造为主向专业技术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延伸,从单一的承包向勘查、设计、采购、施工与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服务拓展,提高附加值;优化行业结构,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的工程总承包建筑企业集团;强化外向拓展,进一步扩大海外业务规模,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到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性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性服务业均等化,推动服务业增长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到“十二五”末,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

做大做强特色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着力发展城市配送、农产品冷链、大宗商品物流,推动物流业运作一体化、技术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增强服务长江中上游的能力。加快推进火车站物流园、通富路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南通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大力开展离岸结算、转口贸易、跨境物流仓储等业务;建成华东地区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南通粮食物流中心、如皋港300万立方米石化仓储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以基地型航空、航运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大企业。建设一体化、综合性、全功能的南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业。以打造独具魅力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和旅游休闲城市为目标,挖掘“近代第一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推动我市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加快创建狼山、濠河5A级景区,开发方特城、南通之眼等大型主题公园,打造特色城市休闲带;建设长青沙、开沙岛、苏通大桥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提升发展沿江风情休闲带;大力开发圆陀角、东灶港、南黄海等旅游度假区,完善滨海度假休闲带;进一步开发如皋长寿文化、海安青墩文化及里下河水乡风情,构建福寿文化和湿地风情旅游带。利用南通特色资源优势,拓展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体现“江海河三鲜荟萃”的美食旅游、体现“教育之乡”的修学培训旅游、体现“世界冠军摇篮”的健身旅游等。大力培育自驾游基地、游艇俱乐部及旅游演艺等旅游新业态。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打造新商圈,合理规划发展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优化市区商业中心、商业次中心和社区便利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商贸服务业态,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特许经营、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积极扶持南通家纺市场、天汾电动工具城、如皋花木城等重点市场做强做大,努力建成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具有物流集散、批发交易、信息发布、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综合功能的新型市场。

积极培育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鼓励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通设立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或金融业外包基地,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套服务基地,争取新引进或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以上。努力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成银行机构,推进南通农商行在市外开设分支机构。建立健全沿海开发投融资体系。加快金融创新,积极开发针对“三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就业再就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南通船舶、家纺等支柱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发展保险、创投、信托、担保等金融业务。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分离发展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专业化服务企业。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撑,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知识产权管理、技术监测等新型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吸引科技行业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向南通转移。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打造长三角北翼商务服务高地,将南通家纺服装展、船舶展等展会办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会展;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广告、经纪等商务服务业,努力建立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商务服务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能达商务区及北翼新城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地区性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入驻。

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鼓励发展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养老、幼托等专业化服务,加快发展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积极发展科教文体服务,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服务,大力拓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切实加强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推动生活服务业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有效增加土地供给,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型居住区建设;加快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合理开发,消费者理性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服务业专业化和集聚化发展。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建立各类专业化服务业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科技中介机构等专业服务组织。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发挥工业开发区产业优势,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生产制造和生产服务共同发展;立足各类交通枢纽,建设现代物流和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依托城市存量资产,建设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完善商务类和技术类服务平台,推动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第四节 建设基础产业基地

把握沿海开发机遇,以大项目为带动,加快发展基础产业,建设国内重要的基础产业基地。

现代能源。围绕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能源基地,加强能源储备,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石油、煤炭战略储备中转。充分依托江海港口资源优势,推进如东洋口港LNG接收站和1000万吨炼油、启东吕四港成品油储备基地和煤炭储备交易中心、如皋100万吨焦煤储运中心等一批能源储运项目。提升装机容量,建成南通电厂“上大压小”合建项目一期工程、如东LNG燃气电厂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南通电厂“上大压小”合建项目二期工程、如东LNG燃气电厂二期工程、大唐吕四港电厂二期工程;积极推进海安国投电厂、海门国电电厂、华电如皋电厂等一批重大电源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

建设枢纽型电网。围绕打造重要电力能源基地目标,继续加强主网架建设,构建以500千伏变电站及220千伏电网为支撑的东南部和西北部两片环网。东南部环网覆盖南通市区、海门、启东,以三官殿、华能南通电厂、东洲、新丰变电站等电源点为支撑;西北部环网覆盖海安、如皋、如东,以500千伏南通北、南通西变电站以及天生港电厂等电源点为支撑。继续完善重点开发区域的变电站布点和网络结构,重点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新城区及各类开发园区电网建设。

石油化工。围绕打造全国沿海新兴石油化工基地,积极推进与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化工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发展大型炼化一体化、煤化工、盐化工等项目。利用进口液化天然气发展乙烯和芳烃类基础化工,与沿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优势产业形成衔接配套的产业链。

精品钢材。围绕建成特色鲜明的冶金和金属制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本地企业与国家大型钢铁企业联合,加快宝钢海门工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精品特钢、优质棒材、不锈钢型材、合金钢管材、船用板材等关键品种, 发展大型钢结构及特种金属制品等深加工产品。

建材。围绕建成新型建材产业基地,淘汰、整合现有小型水泥加工能力,发展高品质水泥;提高玻璃等建材质量及加工深度,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及绿色装饰材料。

第五节 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集聚,引导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响品牌,培育一批基地型龙头大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集群。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

支持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品牌为龙头,鼓励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大力拓展经营领域和业务规模,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优势企业改制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形式实现规模扩张,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重点产业的整合和提升。实施品牌工程,鼓励企业创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支持企业商标境外注册,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支持企业跨国经营,鼓励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拓宽市场、扩大规模。引进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旗舰型企业,发挥大企业、大集团骨干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协作,建立大企业、中小企业相互协作的战略联盟,做大船舶海工、纺织服装等集群规模,培育新兴产业板块,创立区域品牌,形成一批融入国内外产业链的知名产品群和一批产业规模、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领先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第六节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以电子、船舶、纺织和化工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全面提升装备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全面增强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整合力和支撑力。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数字医疗、远程教育、地理信息等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着力构建高速、智能、融合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信息南通”工程,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移动通信网络、光纤接入、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电网、智能通信等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全市、高速互联、安全可靠、业务融合的新型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实施智能民生工程建设计划,加大基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社区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安全平台,加强网络信息体系和安全保密设施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