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勾勒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即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以破解长期制约其落后农村发展的金融难题。
这是中国继1997年和2002年之后第三次举行最高级别的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此前的每次会议都推出了若干对中国金融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措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中国将开始新一轮金融改革,其中农村金融改革将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政府决定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增强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功能。
在这一改革布局下,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将稳步有序地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强化其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实行整体改制,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同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
“此次会议确定的农村金融改革思路是相当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北京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下一步会有更多适合农业发展的金融制度和准入措施出台。
他指出,中国现有金融结构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相对不足,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经营粗放、盈利能力差;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民贷款难问题尚未解决。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农村1.2亿户有贷款需求,但只有60%得到满足。而现有农村存贷款只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农村地区人均贷款余额不足5000元,仅为城市人均的十分之一。
林毅夫指出,中国应努力改革当前过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以适应农村和中小企业相对分散、小规模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中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农行改革、农信社改革以及政策性银行转型等措施将会有力推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走向深入。”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对记者说,未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坚持“多元化、民营化”的方向,除了深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外,还应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包括成立贷款公司、保险机构等,共同合作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记者 韩洁 于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