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

2013年03月05日13:3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跨境资金流动 杠杆化 资金来源与运用 股票型基金 指数期权 隐含波动率 资金流出 资金流入 资金回流 资金汇出

三、总结

本部分主要结合前文分析结果概括几点结论,并在展望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政策思路。

(一)主要结论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仍基本可以由实体经济活动解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外贸易基础厚、国内市场前景广等经济基本面,以及经济发展中特有的结构性因素和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等,决定了我国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本项目持续顺差。开放型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财务运作性跨境交易的存在和增多,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波动,表现为围绕国际收支基本项目收支状况上下波动的钟摆效应。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是结构性的对外经济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的外在表现,加快“调结构、扩内需”是实现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的根本出路。

近期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变化是市场与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1年四季度,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明显回落,人民币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结售汇顺差大幅减少甚至出现逆差,境外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和预期由强转弱。究其原因:一是在欧美债务危机反复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全球投资风险偏好下降,资本大量撤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二是我国经济和出口增长减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民间借贷、房地产调控等因素被做空人民币的国际投资者放大,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倒挂,引起跨境财务运作行为转向;三是当前欧美机构资金回抽母国的压力较大,增加了境内机构海外筹资难度和成本,迫使境内机构加速偿债、回补前期美元空头,美元需求增多;四是稳出口、扩进口、打热钱、控流入的涉外经济政策调控成效开始显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金流入的势头,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详见专栏5)。专栏5: 积极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异常波动为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2010年11月以来外汇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部署,疏堵并举、区分重点、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有效抑制各种投机套利资金流入。一是未雨绸缪,打好应对“热钱”的“有准备之仗”。在做好形势预判、加强政策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应对大规模跨境资金流入的政策预案。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两次启动应对预案,加强银行结售汇头寸、出口收结汇、短期外债等外汇业务管理,进一步下调2011年度境内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总规模。此外,上调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费率,运用价格手段引导银行通过完善挂牌汇率定价调节客户端的结售汇行为。二是疏堵并举,不断丰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手段。2011年7月,进一步强调将减缓银行结售汇顺差过快增长作为工作重点,既要支持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又要防止“热钱”流入。加强贸易投资外汇流入的单证审核,鼓励有真实贸易投资需求的购付汇,对境外融资量较大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鼓励企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试行个人结售汇“关注名单”管理等。三是重拳出击,继续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以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为重点,开展资本金结汇、短期外债等专项检查,集中力量查办重大违规案件,2011年共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3488件,联合公安部门共同破获39起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犯罪案件。全年收缴罚没款超过5亿元人民币,同比翻了一番多。四是多管齐下,进一步提升跨境资金流动监管能力。全面监测形势发展变化和外汇市场动态,不断完善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监测和市场预期调查,建立全面的银行贸易融资统计制度。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跨境收支及业务监测数据体系。改进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制度,促进银行合规经营。树立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融风险意识。随着经济日益开放,我国经济金融与世界、人民币汇率与全球汇率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冲击对国内的影响日益加大,国内外汇形势可能瞬息万变。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在我国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的现有格局,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阶段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市场货币,仍是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货币。这意味着,对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应改变单边思维,树立全面、正确的风险意识,合理运用金融避险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监管部门则应顺应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积极培育市场、丰富避险工具,同时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披露范围和频率,提高统计数据透明度。

近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变化对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跨境资金流动波动性加大,对境内银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外汇流动性管理是一个挑战,也对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前瞻性提出了新要求。但是,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放缓甚至暂时流出符合政策调控目标,显示了减顺差、促平衡的政策初现成效。这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缓解人民币汇率重估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压力。总体而言,这种变化为改善宏观调控和推进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下一阶段政策考虑

支持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一是现阶段国内储蓄依然大于投资,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顺差局面不会改变。二是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有望继续吸引国际长期资本流入。三是我国国内市场广阔、回旋余地较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外汇储备更加充裕,抵御外部冲击和资本逆转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空前复杂和严峻,各种长期性、结构性以及突发性问题交织在一起,全球金融市场将持续反复动荡,有可能抑制外部需求和套利资本流动,未来几年我国可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减少、波动加大。 “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调结构、扩内需、减顺差、促平衡”,进一步夯实我国抵御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经济基础。

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着力提高外汇管理的有效性,密切监测跨境资金异常流动。一方面,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完善应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政策预案,着力构建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对异常外汇资金的密切监测和高压态势。另一方面,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做好进出口核销改革试点和推广,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培育外汇市场,使外汇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