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专栏 3: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因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坏账增加、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等原因,冰岛、迪拜、希腊、爱尔兰等经济体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总体看,一些发达经济体危机前即存在过度消费和负债行为,为应对金融危机又密集出台了大规模的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措施,这些措施在拉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使私人部门债务问题向政府公共债务转化。据IMF统计,2010年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公共债务余额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均比危机前大幅提高,明显高于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
与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墨西哥、俄罗斯债务危机相比,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国内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具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发达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加剧,高福利支出使财政不堪重负,结构性改革又因利益集团反对和政治考虑而难以深入推进,储备货币优势也使其遏制过度负债行为的动力不足。二是发达经济体传统产业竞争力相对弱化,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经济复苏缓慢,财政收入增长难以弥补应对危机有关的巨额财政支出缺口。此外,部分欧元区成员国长期缺乏有效的财政约束,美国海外支出膨胀和日本治理国内通货紧缩的财政支出也是导致主权债务问题积重难返的重要原因。
一些发达经济体主权信用下降,公共债务风险较高。IMF预计G7国家2011年的平均财政赤字约为GDP的7%,平均负债水平将占GDP的113%,其中日本的公共债务将升至GDP的234%。近期国际三大评级公司连续下调了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欧元区国家的主权评级。4月6日,葡萄牙政府决定向欧盟寻求援助,成为继希腊、爱尔兰之后第三个寻求外部救助的欧元区国家。尽管欧盟加强了财政整顿,并推动建立欧洲稳定机制(ESM)、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的融资能力,但穆迪等评级公司仍表示不排除进一步下调欧元区国家主权评级的可能性。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形势也令人堪忧。2011年以来,标普和穆迪分别下调了日本的信用评级与评级展望,穆迪对美英等国的主权信用风险提出警示,标普则于4月18日宣布美国信用评级展望降级。由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影响力都远超其他经济体,如果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将更加广泛和深刻。
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造成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的大幅波动,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信心相对脆弱的时期,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各国同步加强财政整顿的叠加效应可能加剧欧洲国家的经济困境并制约全球需求的回升。美日的高债务问题也可能降低其潜在经济产出并加剧中长期通胀和货币贬值压力。尽管日本的公共债务融资95%以上依靠国内融资,而美国具有美元储备货币和金融市场的优势,短期内两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日债务率持续攀升可能打击市场信心,推高政府融资成本和实际利率、降低潜在产出水平。IMF研究结果表明,公共负债率每增长10个百分点,年均实际经济增幅就会放缓0.15个百分点。此外,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可能削弱国内外投资者持有政府债券的意愿,使中央银行不得不最终为政府债务买单,财政货币化将制约央行实现通胀目标的努力。总体上看,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美国扩大减税计划增加了削减赤字的难度;欧元区部分国家的银行业仍较脆弱,可能需要进一步财政救助,欧央行加息也将加重有关国家的债务负担;日本大地震后的巨额重建资金需求将加剧其债务问题。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加强财政整顿方面处于两难抉择。如果主要发达经济体不能有效实施财政整顿、下决心推动结构性改革,主权债务风险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重大挑战。
新兴经济体面临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动和经济过热风险,西亚和北非政局动荡影响区域及全球经济稳定。在内需旺盛和外需复苏等因素带动下,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稳步复苏,但为抑制持续加大的通胀压力和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动风险,部分新兴经济体主动收紧了宏观政策,经济增速有放缓趋势。西亚和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可能威胁全球复苏。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政治动荡,恐慌情绪和避险行为带动国际原油和黄金价格大幅走高。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震荡,欧元兑美元先弱后强,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受欧元区内债务问题困扰,欧元在年初兑美元快速贬值,但随着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相继对欧元表示支持,加之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加息预期强化,欧元兑美元汇率走高。截至3月31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4159,较年初升值5.85%。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日本保险商和其他公司企业纷纷将资金调回国内以支付保险理赔和灾后重建,投机资金借机做多日元,日元汇率3月17日盘中升至
1美元兑76.25日元,为二战后最高水平。为阻止日元过度升值,3月18日七国集团(G7)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日元汇率当日跌幅超过3%。截至3月31日,日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美元兑83.20日元,比年初下跌2.46%。
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低位波动。2011年,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受此影响,美元Libor保持低位小幅波动。截至3月31日,1年期Libor为0.78%,与年初基本持平;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震荡上升。截至3月31日,1年期Euribor为2.0%,比年初上升0.50 个百分点。
国际主要债券收益率窄幅波动。美国股市表现良好导致资金从债市流出,同时受美国国会对削减政府支出计划产生分歧、穆迪公司警告将下调美国3A主权信用评级等因素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在1月至2月上旬走高。随后西亚和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导致避险需求增加,收益率逐步回落。欧元区通胀率走高使市场对欧央行的加息预期增强,欧元区国债收益率有所提高。尽管标准普尔和穆迪先后调低了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但震后大量资金从海外及日本股市回流国债市场,日本国债收益率仍保持基本稳定。截至3月31日,美国、欧元区、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3.47%、3.36%和1.2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11个、39个和13个基点。
西亚和北非局势动荡拖累欧美股市,地震海啸导致日本股市暴跌。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在年初延续了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升势,但受西亚和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地震等重大突发性事件影响,主要股市一度出现明显下跌。截至3月31日,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收于12320点、2781点,较年初分别上涨6.4%、4.8%;欧元区STOXX50指数收于2583点,较年初下跌0.7%。日本3月11日发生强烈地震灾害后,日经225指数连续两天累计下跌近20%,3月15日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4.2%。随后日本银行向金融市场注入大规模流动性,股指呈逐步回稳态势。截至3月31日,日经225指数收于9755点,但仍较年初下跌4.6%。
(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月份新房销售较上年同期减少28%,新房价格跌至2003年12月以来最低点。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凯斯-席勒房价指数也显示,2011年1月份美国2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环比下跌1.0%,跌至接近2003年的水平。
欧洲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1月份,英国Halifax房价指数环比上涨0.8%。伴随经济强劲增长,德国柏林、法兰克福等主要大城市的商业和住宅市场需求增加,租金普遍上扬。在贷款低利率和市场需求带动下,法国新屋开工量大幅增长。受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外围国家房地产价格仍较低迷。
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日本50大建筑公司1月份建筑订单同比增加19.5%。受益于政府对节能型房屋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2月份日本房屋开工数量同比增长10.1%,连续九个月呈正增长。特大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避灾需求带动东京及周边地区的住宅价格上涨,预计在灾后重建完成前供需缺口可能还将继续推升房价。
(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明显分化。美联储继续按计划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日本央行借助各种渠道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以应对地震海啸灾害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欧央行三年来首次提高基准利率。新兴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则普遍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应对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和资本大量流入。加拿大、澳大利亚央行继续维持基准利率不变,新西兰则在地震影响下宣布降息。
美联储继续维持0-0.25%的基准利率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经济复苏趋于稳固且通胀率走高,联储内部对是否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产生分歧,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4月27日宣布,联储将继续执行再投资政策,并在6月末完成第二轮资产收购计划。
欧央行三年来首次提高基准利率以应对通胀压力上升。3月3日,欧央行将2011年欧元区的通胀预测值上调50个基点至2.3%。4月7日,欧央行决定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贷款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分别调高0.25个百分点至1.25%、2%和0.5%,为三年来首次提高基准利率。
尽管通胀率持续走高,但由于国内经济疲软,英格兰银行继续维持0.5%的基准利率和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
日本银行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并通过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注入等方式应对地震海啸灾害。日本银行继续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保持0-0.1%的区间。为防止地震海啸灾害给金融市场带来恐慌,震后日本银行多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截至3月22日,累计注资达40万亿日元,约占日本银行资产负债表的20%。此外,日本银行还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扩大5万亿日元,并将为地震灾区金融机构提供总规模为1万亿日元的低息贷款。
部分经济强劲复苏、通胀压力较大的经济体已逐步进入加息周期。2011年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瑞典、波兰、匈牙利、秘鲁、以色列等经济体相继加息,抑制国内通胀压力。此外,为防止国际短期资本被高利差吸引,土耳其央行在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五)国际经济形势展望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逐渐稳固,私人需求增长继续带动经济复苏,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增强。但地缘政治风险、重大自然灾害持续发生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仍有可能受到冲击。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双速复苏”的趋势仍将持续。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和就业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经济过热和跨境资本大幅波动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预测,2011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和6.5%,通货膨胀率也将分别从2010年的1.6%和6.2%提高至2.2%和6.9%。遏制通胀成为当前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