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四、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上升
初步统计,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74亿元,同比少增457亿元;委托贷款3204亿元,同比多增168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91亿元,同比少增2047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611亿元,同比少增14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多增187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558亿元,同比多增309亿元。
从结构特点看,一是贷款融资占比继续下降,当季人民币贷款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低4.1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占比明显下降。当季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占比分别为7.6%、0.2%和18.2%,合计占比为26%,同比低2.1个百分点。三是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上升,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分别为10.9%和3.7%,同比分别高4.9个和1.0个百分点。
专栏 1:社会融资规模
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成为宏观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及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或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具体到统计指标上,目前社会融资规模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八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发展,金融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2010年企业债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4%和4.1%,其中企业债融资比2002年上升6.8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融资功能显著增强。2010年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6.3%、7.9%和2.7%,分别比2002年高19.8个、7.0个和2.7个百分点。
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重点监测和分析的指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金融市场和产品不断创新,金融结构多元发展,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变量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与信贷,也包括信托、债券、股票等其他金融资产。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达3.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24.2%,同比多增2.33万亿元。宏观监测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合适的、能够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中间指标,即社会融资规模。只有将除贷款外的其他融资,即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以及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地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因过度关注贷款规模而形成的“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步上升
第一季度,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逐月稳步上升。3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1%,较年初上升0.7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0%,比年初上升0.76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6.26%,比年初上升0.7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上升,3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6.17%,比年初上升0.82个百分点。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3月份,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55.82%,比年初上升12.78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为30.22%,比年初上升1.06个百分点;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13.96%,比年初下降13.84个百分点。
受境内资金供求关系变动等因素影响,外币存款利率总体走高,贷款利率持续上升。3月份,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1%,比年初上升0.47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3(含3个月)-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04%和 3.26%,比年初分别上升0.47个和0.41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2011年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564元,比上年末升值663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9.2681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8883元人民币,分别较2010年末贬值4.98%和升值3.01%。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6.24%,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8.05%,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7.3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9%;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3.4%,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0.3%。
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5564元,最低为6.6349元,58个交易日中38个交易日升值、20个交易日贬值。一季度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20%(133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16%(10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