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石旮旯”缝里种花椒:绿了荒山、鼓了钱袋
地造起来了,肚子能吃饱了,可越来越多的群众却没有满足感。手里没有余钱,日子过得依然捉襟见肘,倔强的板贵人又不安分起来。
1997年底,板贵乡政府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务虚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乡镇领导干部、村组干部,还有不少群众代表。会议的主题就是让大家集思广益,吃饭问题解决了,该如何找到一条解决用钱问题的好路子。
想着一望无际的大山,很多人皱起了眉头。“我们村一些农户家房前屋后种了十几年的老花椒树长得挺不错,说不定咱这里能种花椒啊!”木工村一个村民的插话,让参会人员突然觉得“眼前一亮”。乡领导决定,马上组织人员考察学习,并引进树种进行试种。
乡政府投入7万元,建起300亩的花椒示范园。两年后,示范园种植在石头缝里的花椒树开始挂果,三年后开始大面积采收。此时,适逢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板贵乡政府抓住有利时机,引导群众在石山中种植花椒。
“产业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板贵乡乡长卢凤江说,小规模示范种植成功后,从省外调进几十万株花椒苗,却因苗木长距离运输和与当地小气候环境不适宜等问题,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不少群众开始质疑,打起了“退堂鼓”。
面对困境,林业、农业技术人员冷静分析,苗木死亡不是因为当地不适宜种花椒,而是要将种植技术与当地气候环境结合起来,调整常规种植时间,就地育苗培养。
“农技人员指导村干部和党员们先种起来了”,三家寨村主任余光品说,调整技术方案后,花椒树长势喜人,周围的群众看着都眼热起来。2000年开始,家家户户陆续在荒山地里种起花椒。
俗话说“十年树木”,如今走进板贵乡,昔日白花花的石山披上了绿装。初秋时节,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飘出醉人的香味,天南海北的客商云集,等着收购新鲜的花椒。
截至目前,板贵乡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板贵花椒”因品质优良远近闻名,成为贵州知名品牌。卢凤江说,10年来,花椒的收购价格一直保持平稳上涨,今年鲜椒价格更涨至每斤8至10元。虽然遭遇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导致20%的花椒树枯死,但通过“抗旱保苗大会战”,存活下来的花椒树今年挂果格外好。预计今年全乡花椒产业总产值可达5700万元,比去年高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