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港深融合是必然
如今在港口贸易、制造业等一些领域,深圳这个“学生”已经可以与香港这位“老师”展开强有力的竞争。
梁振英认为,香港仍然有很多经验甚至包括教训,值得深圳好好学习,而深圳也有一些值得香港参考借鉴的长处。整体而言,港深之间合作机遇远远大于竞争,港深融合是必然的结果,对双方均有利,对两地的居民、工商界等都有利,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融合。
深圳1000多万人口,香港700余万,而且距离非常近,香港中环金融中心区离深圳金融中心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世界上没有另外两个大城市有这样的关系。
梁振英还表示,港深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再加上工资水平、物价水平、房价水平的差距比较大等,两地需要把这些积极因素调动好,使得这些融合可以给两地的居民和工商界带来更大的好处,未来30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梁振英不愿意预测再过30年后的深圳,因为深圳发展得太快,这种预测要“非常大胆”。
他更愿意从香港的角度“猜一下”:再过30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前提下,港深之间应该可以实现持证免签证往来,香港人可能住在香港却到深圳上班,深圳人也可能住在深圳到香港上班。
“两地的人员来往,30年后应该基本能做到内地常用的一个词‘同城化’。”他说。
如今,梁振英仍时常去深圳,往返也就半天时间,不是去讲课,也不是去打理公司生意,而是去购物。因为自己喜欢园艺,他不时去深圳买点种子、肥料以及小工具等,深圳的种类比香港齐全,且价廉物美。
而在30多年前,梁振英也用没花完的人民币买点深圳的糖果带回香港,但由于内地的糖果跟港人习惯吃的糖果不一样,其结果往往是放一段时间后扔掉。
“这些细节,现在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却是我们的真实经历。”他说。
8年的义务讲课,不仅付出巨大的艰辛和汗水,连路费和影印资料的费用都要自己掏腰包,而且要顶着很多“不理解”,甚至冒着政治上的风险,梁振英让很多人感佩不已。
不过他却说,与他的香港朋友冯国光从英国毕业后直接去北京报效祖国相比,他一年牺牲40至50天去讲课没什么大不了。
“当时最大的动力就是眼见着、伴随着深圳不断进步,这个让我们非常非常高兴。”他说。尽管有时会碰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但冷静下来想想,我们国家在不断进步,这次比上次好,今年比去年好,这就为我们完全无偿地、无条件地为国家工作下去提供一个很大的动力。
“深圳是我义务工作最多的地方,能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点事,能为深圳做点事,我自己觉得不负此生。”梁振英说。 (记者 林建杨 林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