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4岁的“先生”
30多年前,当中央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启动改革开放时,蛇口是“试验场”和“先行者”。而蛇口的“思想启蒙者”是来自香港的这些专业人士,包括经济学者、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建筑师、测量师等。
梁振英讲解的是土地使用制度,以及与土地、房地产和规划有关的实践经验。他从零讲起,比如土地和房屋是不是商品、土地如何实现分割、什么是单利率和复利率,等等。
他的学员包括深圳特区官员和规划者,以及蛇口工业区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技术干部。学员们南腔北调,差异很大,不过有个共同点,年龄都比梁振英大。
梁振英对第一课的记忆是“很尴尬”,因为不会讲普通话,讲课需要翻译。“至少在前3年,讲课都需要翻译,后来讲多了,就学会讲普通话了。”
或许是这个原因,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学员们在课堂上很少跟梁振英交流,他的绝大多数提问得到的总是沉默。梁振英认为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学员们不愿意公开表态,尤其是在土地这个具有政治敏感度的问题上。
“土地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它不像开工厂、来料加工或做贸易等。很多人不想提自己的意见,也不想通过提问来表达他自己的想法。”
此外,当时仍有学员对改革开放到底是真是假还有怀疑,并且担心卖地会不会引发政治上的后果。不过梁振英很快发现,绝大部分学员没过两年就排除了这些顾虑和障碍。
1979年初蛇口工业区成立时,梁振英给工业区技术干部讲课的“课堂”,是工业区内一个山包上的一间小石头房子。工业区技术干部的第一期培训班就是在这里举行了开学典礼。学员们称之为“延安大学”,因为这里聚集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激荡着解放思想、敢学敢为的潮流。
这些学员特别尊重梁振英这位年轻的“先生”,后来都成了他的朋友。他们告诉梁振英:“原来听到你的名字,以为你是位老先生,等你出现,才发现怎么来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