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的眼中,虽然中国的投资环境算不上尽善尽美,但不断完善的事实和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让他们依然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在一些西方政要和媒体的鼓噪中,中国投资环境再起波澜。
就在不久前,国人还在讨论中国对外资的限制是不是太松了,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在上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被业界解读为改变了内资企业在外资企业面前“低人一等”的局面。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此时的中国却又承受着“对外资限制最严”的指责。
继今年3月和6月,美国在华商会和欧盟在华商会先后发表报告,抱怨外商企业在华受到越来越多不公平待遇之后,7月初,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2010年跨国投资》的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87个国家投资环境的四个方面作出评估,分别是:外国企业进行的跨行业投资行为,成立子公司的过程,取得工业用地的程序,商业纠纷仲裁机制。让人颇为意外的是,被誉为外资磁石的中国,竟然在这四项指标的评估结果中均表现不佳。
消息一出,国人为之哗然。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与日俱增,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每年不断增长的外国投资额就是最好的证明,却为何又被扣上了“歧视外资”的帽子?
事实究竟如何?只有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才有发言权,他们的表态也才具有说服力。为了弄清真相,《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多家知名跨国外企。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毫无疑问,中国的投资环境在逐步改善。无论从政策、法律、知识产权保护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采访中,ABB(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文汇女士的一番话,代表了多位接受采访的外企高管的共同心声。
“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一直备受重视。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鼓励和欢迎外商来华投资的环境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宝马集团的一位高管向本刊记者表示,从1994年宝马集团设立北京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他们一再感受到,中国一直积极倾听外商对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建议,不断完善国内市场制度。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迄今为止,作为中国指导外商投资重要依据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历经四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增加鼓励类条目、减少限制类条目。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分类,中国承诺并已经开放的服务贸易部门已经高达100个,这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54个的水平。
感受更加深刻的是安利集团中国区总裁黄德荫,“1998年的时候,政府出台了一个禁令,包括所有的直销都被禁止。但考虑到几大外资直销企业的实际情况,仅仅几个月后,数个部门就共同出台了一个法规,允许外资公司恢复经营。”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市场准入、税制改革、国民待遇、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例如英特尔在成都和大连的投资建设,都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极大的重视和支持。政府高效率的服务,想企业之所想,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英特尔中国公司执行董事戈骏说到。
采访中,多位高管表示,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正是企业不断扩大在中国投资的重要原因。
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新任主席、西门子总裁罗旭德就向本刊记者谈到,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之一,西门子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目击者及受益者。至今,西门子已经在中国建立约90家公司,61个办事处,并拥有43000名员工。尽管面临全球经济衰退,西门子在中国的业绩仍然值得称赞:在2009财年销售额实现了7%的增长,达到52亿欧元。同时,西门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和股权增资,也充分印证了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