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评估过程中埋下的隐患,国土部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指出,开发商及地方政府押宝的土地升值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目前申请办理抵押贷款的土地,多数并未实际开发,有的位于城市边缘,有的虽处城市开发区,但所处位置偏僻。”邹晓云认为,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土地升值空间能否抵得过贷款利息,许多地方的规划存在较大变数,特别是中小市、县、城镇尚未开发的土地,不确定性更大。
同时,国家对土地从紧调控、对征用土地补偿规定的调整和对部分地区工业园区的整顿及关停,也使部分土地抵押贷款的风险陡增。
此外,当前开发商贷款购买或是政府手中的土地,除一部分无力开发形成闲置不能按期收回外,相当部分投机意图明显,有的待土地价高后出让,有的待房价上涨后再开发。抵押贷款土地“长闲不用”,在少数地方形成了“圈地运动”,使一些土地被“搁荒”。
土地成金融业“风险货币”
国土部监管将更加严格
“土地抵押贷款的融资方式容易积累风险,中央和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目前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刘随臣认为,尽管随着楼市调控趋紧,土地价格可能出现波动,但风险依旧可控。邹晓云也认为,虽然全国土地抵押贷款金额相当大,但土地抵押的收益率约为30%,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只要土地市场不过度下跌,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
尽管国土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一致认为“风险可控”,但银行监管部门的担忧并未消除。来自北京市银行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银行贷款中,约半数贷款以房地产土地做抵押。该联合会负责人曾明确指出,受政策、管理、操作等因素影响,土地抵押贷款的风险隐患越来越突出。在当前房地产与金融业关联度过高的情况下,土地逐渐成为金融业的“风险货币”。
对于银行监管部门的担忧,国土部已经做出部署。此前徐绍史曾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强与银监会、证监会的协同合作,把土地抵押信息与银监会共享,以便银监会更好地把握土地抵押贷款。邹晓云等专家也表示,未来楼市调控一旦收紧,土地价格出现波动,国土部在土地抵押贷款方面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记者 齐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