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2日晚间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消息受到海内外普遍关注,并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总体而言,专业机构对于中国央行的这一举措给予了积极评价。由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这一举措也引发各界人士对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退出策略”等焦点问题的讨论。
引发全球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宣布,从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新年以来,央行已通过提高央票利率回收流动性,以实现预防资产价格过热、管理通胀预期等目标。但从今年第一周的信贷数据看,中国银行类机构的放贷意愿仍很强烈,因此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管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由于这一决定较为意外,包括中国内地股市等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出现明显波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海外主流财经媒体也都把这一事件作为要闻播发。路透社的评论认为,中国央行的举措被视作开始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手回收过去一年来持续极度宽松的流动性。
在消息宣布后,欧美股市受到打压。13日亚太股市也出现普跌。从各类市场分析来看,中国上调准备金率是一个主要的消息面利空因素。但也有市场人士指出,中国央行这一举措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主要还是在消息面和心理面的短期冲击。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鉴于经济基本面上的差异,中国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根据自身状况作出的及时、明智之举。
摩根大通认为,央行的一系列动作明确表明,政策制定者正履行引导信贷的承诺,避免通胀上升以及资产泡沫。
中金公司13日的报告认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小。0.5个百分点的上调将仅锁定约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流动性,因此对资金面影响不大。另外,目前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势头也较稳定,投资、消费和出口均不会受到冲击。
“退出策略”如何错步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澳大利亚、挪威、以色列和越南等都先后宣布上调基准利率。而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也于2009年10月宣布提高法定流动资金比率,近期随着通胀压力上升,市场对印度升息的预期也有所升温。多数专家指出,虽然中国本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实质转向,但其预防通胀的政策倾向更加明显。
同时,美国在保持基本经济政策连贯性的前提下,日前推出了一项可回收银行系统中过量货币的提案,这被认为是美联储“退出策略”的一部分。不过,美联储目前在退出策略上仍十分慎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来也一再强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而对于欧盟和日本而言,谈论货币政策的调整似乎还不到时候。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基本面情况则更为坚实,同时通胀等风险也相对更显著。分析人士指出,鉴于各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程度不一、复苏力度不一、通胀前景不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退出策略”在时机、力度等方面出现差异。至于其如何实现“错步”,将值得重点关注。(王宙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