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后,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下阶段CPI涨幅可望进一步回落,但价格上涨压力依然不轻,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007年以来,受国际国内食品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我国市场物价呈现明显上涨态势。特别是今年1至7月,CPI同比上涨7.7%,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通过发展生产、确保供应、采取临时价格干预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物价调控开始见效。
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与4月份8.5%的高峰相比,5月份、6月份、7月份的CPI涨幅分别为7.7%、7.1%和6.3%,逐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
“目前市场物价走势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向好的变化,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创造了有利条件。”由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领衔的课题组分析指出,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可望进一步回落。
农业生产的好形势为下一步物价调控奠定了扎实基础。今年以来,我国油料生产扭转连续3年减产的不利局面,生猪生产恢复情况较好。7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近3个百分点,肉禽类、蛋类价格环比出现下降。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需求的减弱,国际市场基础产品价格出现回落。
尽管出现了一些好的变化,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下阶段价格上涨压力依然不轻,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难度较大。上半年全国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0.7%,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5个百分点,推动农产品价格进一步走高的压力依然存在。
上游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最终消费环节价格上涨的压力。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持续扩大,7月份涨幅达到10%。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会增加企业成本,加大消费品价格上涨压力。
国家统计局报告认为,针对未来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需要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控制价格过快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