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全球共同的难题
俄罗斯:
老百姓又开始储备粮食了
俄罗斯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阿列克谢·乌柳卡耶夫称,根据7月份情况预计,俄罗斯今年全年通货膨胀率可能为14.7%~14.8%。在俄罗斯,消费者已经开始大量储备食物。在前苏联时代他们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不过那时候他们的问题是物资严重短缺。现在俄罗斯人又开始储备了足够几个月使用的面粉、通心粉和食用油,唯恐现在15%的通胀率会造成食品价格飙升。
美国:
中产阶级吃不起牛扒了
美国劳工部8月14日公布了最新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报告,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增幅为5.6%,创下17年来的新高。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的中产阶级都认为日子今不如昔。半数被访者预计,由于生活成本因经济通胀变高,今后一年内还将要更加节衣缩食,减少更多开支。经济衰退加上百物腾贵,美国人由吃牛扒改至花生酱。
印度:
400万卡车司机大罢工
印度政府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印度的通货膨胀率攀升至12.4%,创出13年来新高。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认为,商品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委员会呼吁全社会采取“协同一致”的措施,争取在明年3月把通胀率控制在8%~9%。
6月底在印度爆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人们借克什米尔骚乱之机纷纷表达对土地使用、食物、燃料和就业机会等不满,多个地区局势紧张。7月初,约有400万印度卡车司机罢工以抗议日益上涨的油价。不断攀升的世界原油价格迫使印度政府提高油价。
全球性通胀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从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看,世界经济在增长放缓时往往伴随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但当前的情况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目前美国、欧洲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增速下降,但国际原油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却涨势不减,与世界经济走势逆向而动。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近年来新兴发展中国家称为世界制造业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对国际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上升。换言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此次出现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原因。
定价权主要在美国
美国的过渡消费经济以及美元的特殊地位,使美国经济不断向全球超量提供流动性供给,进而引起美元持续贬值。对普遍内需不足、国内消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大量流入和贸易顺差的增加,便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流动性供给与通胀压力增大。
尤其是2003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信用泡沫催生大量不良次级抵押贷款,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并向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系统蔓延。为挽救经济、帮助本国金融机构尽早从次贷危机中挽回损失,美国不仅刻意放任美元贬值,同时还数次向金融机构慷慨输血,并持续降息。另一方面,国际投机资本为回避风险,大量进入国际资源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与美元贬值、市场供需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推动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使新兴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陡然上升。而美国、欧盟基本对投机资本的炒作持回避、观望态度,也有帮助本国金融机构从中渔利、挽回次贷危机损失的考虑。
对能源资源与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价格的过度投机,除了给全球带来急剧的通胀压力之外,还很有可能成为继次贷危机之后危害全球经济的新泡沫、新隐患。
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最近数十年来,由于美国、欧盟对农产品提供巨额补贴,已使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图,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转移至欧美发达国家。只要美国的通胀压力还可以忍受,资金链不出问题,就不能指望美国会积极采取行动、遏制粮油价格上涨,投机资金的炒作就不会停歇。 (李明波)
相关阅读
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商品和服务平均价格水平(即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其实是货币贬值。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有货币的过度增加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从货币增长率变化到物价水平的上涨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在数量上也不一定是1:1的对应关系,所以,有时称过度的货币增加为通货膨胀压力。
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
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理论上一般认为它的成因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成本上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主要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由于工资的刚性上涨导致的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二是某些垄断性行业的生产者为追求超额利润,抬高物价,称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第二种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
第三种是混合型的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通货膨胀预期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
第四种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情况下由个别关键性商品供不应求拉动的物价全面上涨。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
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