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瑾璞 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正厅局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10余本,代表作有《WTO与中国金融业未来》、《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等。
7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国际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胀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央行2008年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也作出同样表示,并强调下一阶段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由去年年底确定的“双防”微调为“一保一控”。这一改变也与市场预期相一致。今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兼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焦瑾璞博士做客《学者访谈》,焦瑾璞认为,未来的宏观调控中伺机行事并拿捏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抑制通胀的力道至关重要。
当前经济热点分析及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重点关注
记者:从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看,国民经济仍在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收缩迹象明显;我国煤电油运再度紧张、通货膨胀上升,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深幅调整,以及近几个月房地产市场冷却和下行迹象,均显示我国经济维持高增长的难度在加大。您认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焦瑾璞:三个问题应该重点关注。一是真正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拉动投资增长,一些与城市化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仍将继续增长,这将会带动交通、工程机械、电气、通讯设备等相关产业的投资。灾后重建可能导致的投资增长,因此,要防止搭车投资,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今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地方政府受大干快上思想驱动,有可能进一步刺激投资增长。可以说,今年投资增长带动经济发展的势头仍在,但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仍然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难题。二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世界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的影响将继续影响世界经济走向,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逐步传导和影响我国经济走势。三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预期等问题将会逐步并集中向资产价格或者实体经济蔓延,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又会进一步增加我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记者:从上半年的数据看,经济增长略有减缓,受农产品价格季节性回落、翘尾因素减弱及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等影响,近两个月CPI出现回落,但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央行年中工作会议依然强调把抑制通胀放在突出位置。那么,未来引发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会是什么?治理的策略如何?
焦瑾璞:未来引发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比较多,一是在CPI略有下降的同时,PPI仍在上升,6月份达到8.8%,工业品上涨的传导效应不可忽视。农资价格上涨较快,6月份同比上涨达到24.4%。劳动力成本继续增加,粮食的国内外价差依然较大。这些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未来可能还有进一步释放的压力。二是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更加复杂动荡,出现了某些“滞涨”特征,全球性通胀相隔三十多年后卷土重来,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加大,不稳定性上升,如俄罗斯、印度通胀率分别高达15%和11%。三是通胀预期仍然高企。根据人民银行二季度问卷调查显示,50.5%的城镇储户预期三季度物价继续上涨,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创调查以来的同期新高。一般来讲,物价上涨和下降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只有在通胀压力充分释放以后,物价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运行,经济运行的主体适应了新的物价水平,大家才认为物价是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因此,立足于以上的分析,在对通胀的治理中,要注重对价格趋势的引导,保持各项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今后几年,只有在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下,才能为一系列结构调整创造一个合理的需求环境,使成本扩张的内在压力逐渐释放,使物价水平控制在经济发展和老百姓认可的水平。
记者:当前如何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就有观点认为,当前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利润明显下滑、现金流偏紧等问题,与货币紧缩、银行流动性趋紧、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困难有关。对此,您的观点是什么?同时,我国当前的金融政策是否应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焦瑾璞:这个问题不应孤立地去看,它实际上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调整中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一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收缩和消费下降,外部需求下降,使我国出口销售放缓,这也是当前经济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是我国中小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的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在能源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更多地承受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压力和机遇,同时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必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解决升级换代和战略转型中的有关制约因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我们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因素之一。突出的是:在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亟待构建一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种形式的地区、社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体系方面,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中小企业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江苏省中小企业95%以上的正规融资依赖银行信贷,2008年以来,没有中小企业通过公司债、企业债、公司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工具融资。在民间金融方面,没有良好的制度和框架,民间资本不能转化为投资。尽管目前小额信贷公司试点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仅仅是初步的尝试。在金融业务服务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人员素质等特点,一些金融创新业务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知识不足,也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引导全社会资金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多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记者:房地产是与宏观经济联系密切的行业。有国内学者就提出,随着本轮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始于2000年以来的本轮房地产景气周期已见顶,您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焦瑾璞:宏观调控措施以及现在的宏观经济走势、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经济现象迟早会在房地产行业显现。另外,房地产也是强周期行业,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的周期大约在14年左右,也就是房地产行业两个波峰间相距14年左右的时间。随着本轮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本轮房地产景气周期已见顶的观点是正确的。另外,根据有关专家对过去美国200年房价走势的分析,房价的长期涨幅大约与名义GDP同步,如过去200年美国名义GDP年均增长6.53%,美国房价年均上涨5.61%。根据这项研究,1990~2007年中国名义GDP年均增长16.5%,因此,以目前中国名义GDP增长速度,中国房价年均上涨15%是正常的,而此轮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使房价上涨的方式在7年的时间里涨完了14年该涨的涨幅,未来几年中国房价则以震荡消化前期巨大涨幅为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维护房地产等内需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对未来金融调控政策的看法与政策建议
记者:央行2008年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正确处理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的关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和对外经济平稳发展;要继续加强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有效防范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等。那么,未来的金融调控政策在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应起怎样的作用?
焦瑾璞:就货币政策而言:从近阶段来看,我国的宏观调控正在发挥作用,效果初步显现。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立足于抑制总需求过热,防止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增强汇率弹性,减少外部流动性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发展,通过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就加强金融监管而言:金融业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一定要时时绷紧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时时关注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在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也要防范经济下滑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
金融监管当局作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部门,在当前经济发展趋势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金融监管,提示风险,完善措施,促进金融业平稳发展。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一是督促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按照各类资产的风险程度提足风险准备,增强风险承受和消化能力。二是严格资本充足率约束,防止银行进行过度风险扩张。对其他金融机构也要根据各类机构的特点严格资本充足水平要求,增强各类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抵抗和吸收能力。三是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程度进行动态监测,如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趋于加大,就及时采取措施。四是完善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体系,加强事前防范,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就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而言:世界经济的融合和我国改革成果的逐步显现,为我国的金融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在这种环境下,渐进、有序的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既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更顺应我国宏观经济的需求。如果片面夸大金融开放的不利影响而裹足不前,只能丧失经济发展的良机,再次落后于世界。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审慎地推动开放,积极地应对挑战,保障金融安全。纵观世界历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外部冲击往往只是充当诱因的角色,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内部的经济矛盾和弊端的长期积累或是选取了不恰当的开放时机和不适宜的开放路径。因此,保障金融安全,首先必须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另外,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通过学习和适应国际规则参与世界经济活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要在全球多边金融组织中由被动适应转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促进国际金融公平合理发展。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与合作,重视与国际同行的监管合作,重视国际监管合作机制的建设,持续开展和深化与国际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层面的监管对话与沟通,不断提高跨境监管能力。(记者 黄丽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