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销售额排名前列的服装零售商场MACY’S里,今年冒出大量来自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生产的服装,这令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感到很惊讶——两年前,这里出售的衣服上大多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
周世俭7月中旬刚从美国考察回来,“这次去主要是了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未来走势以及今年底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后的政策走向。业界一直担心协议到期后,明年中国纺织品将出现对美出口‘井喷’。现在看来担心有点多余,连美国人都在说,人民币升值已经先把中国廉价衣服关在了美国门外。”
周世俭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物美价廉依然是美国的主流消费标准,在次贷危机影响下,这种现象尤其明显。现在美国各大商店都已在打折,6~10美元一件的衣服到处可见。
今年1~6月,受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内地)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发生一些变化,对美贸易以及对香港地区贸易(相当部分货品转口美国)的增长幅度明显放缓,其中对美出口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对香港地区增幅回落15.5个百分点,而对欧盟出口增幅微升,对日本也有一定增长。
劳动密集型企业陷两难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服装等传统大宗出口商品的杀伤力已开始显现。今年上半年,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99.6亿美元,出口额仅增长3.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超过18个百分点,也远远落后于今年上半年全国外贸出口额增长21.9%的水平。虽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达252.2亿美元,增长9.8%,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指出,这只是表象,主要是由于周边国家、地区纺织服装业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原材料及半成品需求增加,因此,这其实意味着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面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向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数量分别同比减少1.68%、7.74%;而越南对美出口势头依然强劲,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9.69%、33.06%;印度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数量也分别增长0.54%、1.72%。
虽然目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仍居第一位,但随着“中国制造”的成本快速上升,已开始有部分订单从中国向其他亚洲国家转移。终端售价仅几美元的服装,中国企业能从中赚到的利润已微乎其微。
不少服装出口企业表示,目前一件衣服的利润往往只有几十美分,有些甚至是负数。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加利事业部总经理钟浩森说,今年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该企业平均每件出口服装的利润缩水了50美分,几乎少赚了一半。
而在全国最大的毛织品生产出口基地——东莞市大朗镇,一件加工出口毛衣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约可赚到人民币30元,而目前只有约1元的利润,一些订单甚至会亏损。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目前全行业2/3的企业实际利润率只有0.62%。
提高产品价格是企业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本报近日的调查结果显示,170家受访企业中,28.67%表示会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上涨的成本并非那么容易转嫁给海外采购商。有企业表示,今年沃尔玛这些大采购商压价比往年更“凶”,而一些中小采购商受次贷危机影响,减少了到中国采购的商品数量。于是,提价可能导致订单流失,不提价又可能导致自己亏损,不少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陷入了两难。(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