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中美纺织品协议将正式生效。按双方约定,协议涉及的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2006年的增长率将限定为10-15%,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
这意味着在2005年初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以后,美国仍将对中国出口的棉裤等21类产品实施数量管理。按照中欧签署的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在2008年之前,中国输欧的10类纺织品年增长率被限定在8%至12.5%之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上述协议消除了未来3年在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两个出口市场上的大部分不确定性。
据介绍,2006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外贸企业将根据商务部规定,以新系统、新办法申领对美、对欧市场出口紧俏纺织品的配额许可证。
根据中国与欧美达成的协议,商务部于12月14日制定了《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件申领签发工作规范草案》,并设计了新的许可证管理、发放系统。
与旧系统相比,新系统有几大特点:强调由商务部统一进行数据管理,实现与海关联网,企业可以在网上申请配额许可证,商务部与地方外经贸委之间可进行双向核查。这些措施意味着政府部门有意加强对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宏观调控。
在过去的一年中,商务部组织了首次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配额招标。在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过程中,由于竞标激烈,曾一度出现网络拥堵瘫痪,从而使原定3天的招标期限又顺延一天。
业内人士称,纺织品配额的公开招标肯定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也体现了一定的市场公平性,对企业优胜劣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避免国内纺织品企业相互压价,低利润运行。在新的配额时代里,纺织品企业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新的挑战。(记者陈刚 顾钱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