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盘点国家粮食供需"家底"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7 月 22 日 |
|
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在中国粮食市场受到全球关注的背景下,盘点一下我们粮食供需的家底十分必要。
7月2日,温家宝总理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这份纲要指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同时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中国的粮食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供需在“紧平衡”状态下,粮食消费结构和粮食区域供求格局出现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安全的主要因素。
多位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粮食价格面临上涨和下跌双重压力,粮食总量供求平衡难度较大,主要口粮品种供需结构失衡矛盾加深,粮食区域供求矛盾加大,市场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三增三减”主导我国粮食供需
近年来,在以粮食为原料的深加工业迅速扩张推动下,我国粮食消费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与以往相比,我国粮食问题出现了粮食产量增加,但粮食库存减少;饲料、工业用粮迅猛增加,口粮消费减少;城镇粮食需求增加,农村粮食需求减少的现象,“三增三减”新变化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供需的主要因素。
——粮食产量增加,但粮食库存减少。来自农业部的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同步增长,打破了21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的“常规”。但2007年,我国粮食库存却出现减少趋势。
——饲料、工业用粮迅猛增加,口粮消费减少。本刊记者从国家粮食局了解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副食品消费的增加,人均口粮消费数量越来越少,2006年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降至5253亿斤,已低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近年来,我国饲料和工业用粮增长迅猛,饲料用粮每年以约5%的幅度增长,占国内粮食总需求的比重持续增加。
——城镇粮食需求增加,农村粮食需求减少。从粮食消费区域来看,近年来我国城镇粮食需求增加,农村粮食需求减少。日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粮食生产者向粮食消费者转变,将改变我国粮食需求特征和城乡粮食消费比例。此外,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需求继续呈缓慢增加的趋势,部分粮食主产省在粮食加工业的带动下,粮食需求也出现较大增长。
粮食宏观调控面临新考验
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研究预测部经理刘正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当前我国粮食价格面临上涨和下跌双重压力,保持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稳定面临较大调控压力。
从生产环节看,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效益下降,国内粮食价格存在恢复性的上涨压力。而连续4年的粮食丰收,又使粮食在收购环节面临价格下跌压力,2007年底,东北粮食主产区就出现水稻、玉米价格下跌,农民卖粮难现象。
如何在粮价波动双重压力下制订和执行粮食政策,是我国粮食调控面临的新难题。
国家粮食局的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坚持基本立足国内实现粮食供给,粮食自给率多年来保持在95%左右。但受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某些品种的产需仍存在一定缺口。特别是在食用植物油方面,随着国内食用植物油需求逐年快速增长,国产大豆和油料供给难以同步增长,产需缺口逐年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保证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难度较大。
受访专家认为,今年冰雪灾害和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暴露出我国粮食存储和应急调控机制急需完善等问题。
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说,今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幸亏发生在南方的几个粮食产区,当地还都有一些大米加工能力,粮食直接出库加工后就可以供应市场。如果这种重灾发生在粮食销区,当地没有什么加工能力,一旦再没有成品粮库存,应对灾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包克辛告诉本刊记者,当前我们国家粮食储备分中央储备和地方4级储备,这4级储备基本都是储存原粮。既然地方储备是应急动用的第一线,成败的关键就是反应要快,控制住事态,必须要立即投放和供应市场,因此地方储备存储原粮显然不符合要求。 |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
|
相关文章: |
|
图片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