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市场 深圳或是强劲对手
除私募股权基金的吸引聚集之外,浦东新区的金融创新竞争对手来自南疆。
6月中旬,居于华南的金融重镇深圳宣布组建深圳金融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统筹金融发展和创新工作。其中之一是争取国家支持,扩大深港两地企业小额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度,推动深港共建人民币离岸中心,讨论促成深港交易所的合并和创业板的合并,以吸引更多香港金融机构总部落户深圳。
上海浦东金融办孙伟介绍,离岸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同样是浦东重要的调研课题之一。比如有金融机构建议,允许国外金融管理团队落户浦东,吸引国内资金,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海外投资管理。“这目前还是政策模糊地带。目前中国内地有很多企业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这种离岸业务可以令投资者更加接近上市地。”
另外,孙伟称,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受资金进出和金融牌照的限制,目前在国内只能以代表处方式设点,且无法从事人民币境外投资服务。“从目前情况看,受国内人才素质等各种因素的限制,QDII投资效果并不非常理想,而海外金融机构很希望能够与QDII更多结合。”孙伟表示。
上述境外金融业务目前在国内均无试点,这正是下一步上海与深圳的竞争要点之一。“深圳在金融人才和资产管理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离香港又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确实是浦东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专家认为。
浦东的优势 打好综合牌
不可否认,区域之间的金融中心的竞争正成为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
“虽然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在争做金融中心,但上海和浦东的优势显而易见。”施海宁认为,悠久的金融发展历史和文化、全国最好的综合配套环境是上海金融市场吸引力所在。“无论是一行三会还是各大金融机构,都会感到将新产品、新机制放在浦东试行最放心。”
“当一个地区的金融改革处于初期,它很可能通过一个产品或政策的突破营造亮点;但当改革进入深水区,体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就成了更艰难、更重要的东西。海外投资者更愿意考查区域整体的投资生态环境。”孙伟称。
而浦东下一个三年正是致力于打造这样的优良“生态环境”。
“在金融政策目前仍无法实现全面开放的大形势下,浦东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善软、硬环境。这主要包括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以及舒适的宜居环境等。”施海宁介绍。
的确,浦东在金融服务“软环境”方面的工作正在细化。“我们正在委托研究机构调研哪些金融配套服务产业存在发展瓶颈,有关部门将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浦东新区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例如,日益上涨的办公楼租金已经成为浦东商务成本指标的短板,为解决这一问题,浦东可能考虑出台相应的租金补贴方案。
另外,浦东甚至上海市在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如何加强与中央的沟通工作,也是值得思索的课题。
“以OTC市场为例,其实浦东和上海相关机构都曾向中央递交过相关方案,但最终未果。”浦东经济研究专家郑韶介绍说。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也认为,从中央到上海,再到浦东,各级政府形成合力是浦东开发和‘综改’成功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6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针对2008年上海“1+7”的重点改革工作安排,上海市相关领导特别强调“科学决策、协调执行”、“形成合力”。
“受社保事件影响,上海部分工作有短暂的‘观察期’和‘滞后期’。但是,从刚刚结束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可以看出,中央对上海经济和金融业寄予厚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受到肯定。”一位金融专家充满信心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