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互动 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解读
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始终伴随着能源和物质的高消耗,粗放式增长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倍增性和创新性作用,在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服务环节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举措。
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为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和重点,促进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与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支撑能力,信息产业部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并组织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为便于行业内外加深对规划的理解,更好地贯彻落实规划,现将本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做如下说明。
一、关于“十五”回顾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各部门、各行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重点行业和大企业的装备和流程信息化水平较高,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渐深入,网络化趋势日渐明显;一批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引导示范工作取得成效。但总体看,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信息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宝信软件、一汽启明等一批在国内传统产业改造市场具备相当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企业,国产电子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改造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增加,但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受制于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高档数控机床、汽车电子产品、可编程控制器等很多领域还大量依赖进口,装备和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差。
二、关于面临的形势
《专项规划》从市场需求、技术需求和宏观环境三方面全面分析了“十一五”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面临的形势。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传统行业普遍加大了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包括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控制系统以及各行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应用电子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专项规划》与各传统行业的“十一五”产业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进行了充分的衔接,并就各行业信息技术投入开展了专项调研和专家研讨。信息技术渗透性强,信息技术在大、中、小型企业都有不同层次的普及,国内总体市场规模很难预测。从各部门规划和研究机构的推测来看,“十一五”传统工业部门信息技术应用的市场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新增市场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和生产环节的集成化和智能化。
在技术需求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升级,分布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多网融合、供应链管理、协同商务、网络化服务、数据挖掘、商务智能、高可靠与高可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将受到更多重视和深入应用。规划编制组就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趋势组织过多次研讨会,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十一五”我国传统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重点工业领域已经初步实现单机自动化,未来五年,更高层次的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需求凸现,如:石化行业将实现管理、计划和执行环节的有机结合,冶金工业的应用方向瞄准全工序无人化,而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数据共享和人机智能交互。
在宏观环境方面,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内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传统产业改造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从挑战来看,跨国公司在我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市场中的垄断优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具有系统总成能力的本土信息技术企业亟待培育;推动传统产业改造的机制和体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总体来说,我国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