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五”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发展目标
加速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的创新、融合,使我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能力大幅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大幅降低,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初步扭转,开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全国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信息技术在冶金、化工等原材料行业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集成应用水平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信息技术在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工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传统行业装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重大装备实现国产化。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
——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轻工、纺织等传统加工工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形成更多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
——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加速其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坚持行业抓重点、地方抓特色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信息化和共性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将传统产业改造融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之中,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管理创新的结合,引导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
(三)发展思路
围绕节能降耗、提高产业层次的中心任务,选择关系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量大面广的信息技术装备国产化率,实现重点突破。
重点支持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加强关键信息化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信息服务业务模式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模式、新途径。
加强产用互动,电子信息企业加强对传统行业的了解,贴近用户需求,增强协作和服务意识。传统行业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明确需求,加强与国内电子企业的合作开发。
统一行业和区域信息化标准、规范,促进各行业和各区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准确可靠和持续外延。加快制订和完善共性技术标准和关键产品标准,推动解决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信息源的数据编码标准和接口规范问题。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标准与体系,指导、规范和监督信息技术应用。
优化行业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和协作,加强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和沟通。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增强对中小企业和落后行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