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
(一)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市场分析
“十五”期间,我国传统行业普遍加大了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包括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控制系统以及各行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应用电子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目前在传统产业中使用的软件已经占全部软件市场的30%以上,控制装备和系统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机床电子、汽车电子、交通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断加大,但传统产业领域的信息技术改造的投入还将大幅增加。
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以化肥、乙烯、烧碱、电石、农药、涂料为重点,通过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进入循环经济轨道。到2010年,炼油工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约2000万吨;乙烯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8万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自行研制5~8套大型成套化工装备。到2010年,化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力求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石油化工行业的信息技术投资约69亿元,未来五年的投入将达到350-400亿元。
电力工业,“十一五”期间,电力预计安排投产规模为1.65亿千瓦左右。国家电网公司将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千米、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投资9000亿元左右;节能降耗也将成为“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改造的主要任务。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低于336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5克/千瓦时;燃油消耗比2005年降低25%。未来五年,与发电厂相关的信息技术投入将主要集中在新增发电设备控制系统、替代能源发电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污染防治的信息化系统。在电网管理的调动自动化、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计费自动化、电力市场信息化等方面对应的市场空间每年约为500亿元左右的规模。
钢铁工业,将提高产品档次和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作为“十一五”发展重点。到2010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钢铁企业重点开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2010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预计“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的信息技术投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建项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一部分是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这两项合计约为250亿人民币。
轻工行业,将加快技术创新,推进新产品开发作为重点。 “十一五”期间,预计轻工行业每年新型轻工装备的投资将达到500亿元,其中信息技术投资约占40%。信息技术的应用市场空间极大。
纺织行业,到2010年形成化纤2400万吨,纱 1850万吨的生产能力。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降低10%,劳动生产率达到85000元/人•年,“十一五”期间,预计纺织行业每年新增装备的投资总额将达到700亿元,其中信息技术投资大约280亿元左右。
建材工业,预计到2010年, 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50%,形成以立窑生产工艺为主体的落后水泥生产工艺的市场退出机制。新建干法水泥生产线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年度总投资将达300亿元左右,其中涉及信息技术的投资约为120亿元,信息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市场很大。“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近百条现有浮法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对老企业进行改造,淘汰旧生产工艺,浮法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浮法玻璃生产线新建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年投资总量达100亿元左右,其中信息技术投资约占40%,信息技术在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应用市场很大。
煤炭工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煤炭资源的深层次应用和安全生产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2010年,煤炭供应能力达到24亿吨,形成5至7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入洗率达到50%以上。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8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提高50%。煤炭工业信息技术投入将主要集中在煤矿采选装备的信息化和国家、企业两个层面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两个方面。
(二)传统产业改造的信息技术需求趋势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要求我国传统产业不断改进工艺,完善管理,提高应对市场变换和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升级。传统的单机环境和单项技术应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建立在开放信息网络上的集成应用成为主要需求,分布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多网融合的通信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业务流程的重组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将成为重点;组织内部的信息化逐渐通过供应链管理(SCM),协同商务、网络化服务等各种应用向外延伸,信息技术将在产业链协作和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等应用将更加受到重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凸现,高可靠、高可信的应用需求对信息技术和产品性能的挑战不断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逐渐成为传统产业改造的关注重点,行业性或区域性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石化行业,生产一线应用的智能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将继续发展,化工测量分析也将成为现场基础技术,动态的信息网络将在石油化工厂运行,生产执行系统将走向成熟并成为应用热点。上层的ERP、SCM、E-Business和DSS,中层的EOM和MES,下层的DCS、PLC和ESD等的有机组合,构成石油化工企业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整体。
电力行业,将进一步向着大电网、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方向发展,高电压输电技术、直流输电技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调度自动化技术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电力技术更加注重提高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控制和电力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
冶金工业,在检测仪表、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学模型、检测仪表、设备诊断、综合管理控制系统、单元控制系统等方面将进一步发展;质量闭环控制、信息广域化、全工序无人化或少数人控制将进一步发展。自动化工厂、机组将越来越多,综合管理-控制一体化将成为需求的重点。
建材工业,控制理论的研究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建材工业用分析检测仪器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得到加强,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降低投资已经成为必然。
装备制造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向人机交互性更强和网络化制造的方向发展。可靠性设计技术,绿色设计技术,基于建模与仿真的虚拟设计制造技术,工况数据的积累和产品数据库管理的技术需求较强。实用化大型铸、锻、焊及热处理模拟仿真软件包也是需求热点。
纺织行业,新增设备中单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大中型纺织企业内,多单元联合机的传动采用电子变频调速技术和IPC工控技术的比例会有较大幅度上升。纺织服装产品将向多样化、个性化、艺术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生产装备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敏捷制造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煤炭行业,信息技术需求集中在网络通信技术和传感器和检测技术两个方面,瓦斯监控、矿山顶板压力监测、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监控、井下温度监控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监控,生产作业系统的监控和管理都是“十一五”的需求热点。
(三)面临的环境
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产业改造注入新的活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给传统产业的改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敏感元器件和微系统传感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有效地拓展了工业智能化的范围,提高了工业控制的精度;传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向系统芯片(SoC)发展,为其在微机电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高性能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进一步挖掘和共享潜在信息资源,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将起到革命性作用;面向网络和嵌入式的软件新技术的新发展,表明软件产业已经在逐步实现由单纯产品为中心向以应用为中心的转化;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世纪之交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无论是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蓝牙技术还是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都对提高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生产的灵活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实用的技术支持。
2、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信息产业已经由过去单纯追求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转到关注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的方面,通信、网络、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将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应用导向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并逐渐呈现专业化的细分趋势,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将有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也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3、我国传统产业改造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国家“十五”期间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核心是要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这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指明了方向。2006年初,《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颁布。明确提出要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强调要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制定了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等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出台税收减免、鼓励应用国产首台首套设备系统等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带入更加依靠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4、跨国公司在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显
跨国公司凭借其对于集成电路、核心元器件、关键软件的技术垄断在我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领域的垄断优势明显,我国传统产业各领域的高新技术、装备有一半以上依靠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重要工程和重大装备的配套控制设备也相当一部分依靠进口。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从提供单项、单台设备的能力向提供成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变,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标准的领先优势和全球化的服务体系在竞争中依然处于优势地位。
5、传统产业改造机制和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国民经济的微观活力增强,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在改革中不断探索的新型宏观调节体系和金融、财税等间接调节方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但改革还没有取得最终成功,许多制约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的因素依然存在。在传统行业中处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完全走出困境,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资金周转困难,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市场经济体制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信息服务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中介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市场上还缺少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咨询服务的机构和人才,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关的风险投资体制还不够成熟,信息化的资本推动力量还很匮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