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对接 发展新型材料产业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辽源人认识到,当地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而且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缺少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不能简单低层次“转型”,否则,就会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必须立足经济的成长性,坚持“高位对接”,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既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着眼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此,辽源从2002年开始,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确定了全力打造新材料主导产业的转型思路。辽源明确提出,把新材料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新材料在整合关联性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并出台了发展接续产业的总体规划。
我们了解到,辽源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规划是,围绕建设东北重要的新型铝型材生产基地、东北重要的新型建筑材料基地和国家差别化氨纶、芳纶生产基地,着眼于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和产品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新材料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特种合成纤维材料、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等六大系列新材料。到2010年,辽源计划投资150亿元,重点规划实施50个新材料项目,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150亿元以上,使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60%,初步形成新材料产业体系。
为什么要把新材料作为发展接续产业的战略重点呢?辽源的目的就是为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寻求一个新的切入点,搭建一个生产要素集聚的平台,拓展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在辽源的调研表明,之所以选择新材料作为支柱产业,是因为辽源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发布的10大类新材料中,辽源有9大类,涉及企业20多家,近100个品种。辽源的碳纤维、中空纤维膜等多样产品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在辽源的新型材料生产企业中,辽源麦达斯铝业生产的大截面铝型材及其系列产品全部是合金铝新材料,科技含量高,已取得了进入欧盟市场3年内免于考核的资格。投产仅3年多,该企业每年就可生产1.2万吨合金铝,其中车辆型材占全国市场的70%左右,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辽源得恒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年生产涤纶3万吨、丙纶和氨纶各5000吨的能力,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唯一的氨纶生产企业。与麦达斯铝业、得恒公司并驾齐驱的还有利源铝业、铝合金锻压件、铝镁合金等26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这些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使新材料产业在辽源的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4年,全市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已达17.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4.1%。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辽源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要提高城市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组织创新力度,加速新材料科技成果的吸纳、消化和创新,把重点放在提升新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上,积极打造在国内新材料领域具有东北特色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集团,重点谋划一批高科技项目,力争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发展新型材料替代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人才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辽源应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引人与引智并重,实行更加开放、务实的人才政策,构筑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
我们认为,新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低成本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泛,代表了科研发展的重点趋势和方向。辽源发展新材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一,从产业布局上看,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还没有新材料基地,不存在产业趋同的问题;其二,发展新材料可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辽源把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其涵盖、关联、渗透和扩散作用,消化吸纳传统产业的上游产品,发展下游产品,壮大传统产业基础和优势,从而对整个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整合。
创造环境 提升健康产业层次
在实施经济转型过程中,辽源人跳出常规思维,确定了一个符合辽源实际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围绕建设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健康产业基地和打造生物药城这一目标,辽源人开始发力,决心把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强势产业。
健康产业对于辽源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那么支撑起产业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当辽源金昌集团从牛血中提取出SOD的时候,他们算了一笔账,以现在金昌集团5万头肉牛年产值计算,牛肉年产值1个亿,而如果从5万头牛身上提取1亿克SOD胶囊,就可新增产值5个亿。世界500强之一的香港财富集团慕名而来主动要求代理该产品,这使得辽源的决策者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城市经济转型,应该从高起点高技术做起,做大做强接续产业,这样经济发展前景才更广阔。辽源金昌集团奥能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的SOD口服胶囊已通过吉林省和国家有关技术部门的检测并投入批量生产。金河实业的柞蚕蛹蛋白粉及蛹油胶囊,夏兴高科集团的黑木耳功能饮料,龙盛集团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迪康药业的博安霉素、博宁霉素两个一类新药等都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健康产业群正在辽源迅速形成,尤其值得重视的是,2004年,国家药监局等8部门把辽源确定为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国家给辽源发放了食品、药品安全的“城市名片”,辽源食品、药品走向世界有了“绿色通行证”,辽源制药企业在新药审批上有了快捷的“绿色通道”。当然,要实现发展健康产业的目标,辽源还必须着力破解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环境不优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集聚人才、资金、项目等生产要素的平台。
在解决健康产业发展资金方面,辽源采取利用国债资金和争取信贷支持相结合、启动民间资本和扩大招商引资并举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主要的做法有:1、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争取国家扶持;2、通过上优势特色项目,广泛吸引外商投资;3、加大城市经营力度,与国家开发银行已达成协议,充分利用市土地收储中心,通过土地转换项目等措施,5年争取融资30个亿;4、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5年达到30个亿;5、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试点城市支持政策,争取5年滚动使用资金60个亿;6、积极探索启动民间资本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向健康产业聚集。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软环境的优劣尤其重要。面对国内其他城市大力营造适合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竞争态势,辽源也不甘居后。作为吉林省的一个地级市,辽源明白自身缺乏区位优势,经济实力薄弱,创造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软环境,需要比别人作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大的代价。辽源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和增强城市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努力建设亲商、扶商、利商,敢富、快富、大富的健康产业投资环境,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宽松、宽厚、宽大的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平台吸引人才,人才拓展舞台;人才吸引资本,资本追逐人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辽源努力改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一方面,围绕健康产业的项目建设,创造人才集聚的舞台,建立唯才是举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把“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待遇、社会上给地位”的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全市吸引的专家、学者中,有16人被聘为政府经济顾问,有的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有的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辽源还努力打造“诚信辽源”这张名片,党委和政府通过严格兑现承诺和务实干事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政府的诚信,优化了吸引人才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