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转型29年之后,中国的改革试验向纵深推进,由此,中部城市圈的试验价值日益凸显。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初以四大经济特区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先声的开放试验,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外生型发展经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更成为今日中国成功转型的最可宝贵财富。
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开放”为主的改革试验已不能满足中国的发展要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过大,以及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成为当下中国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这一背景下,国家对于试验区的要求,开始向综合配套试验方向转移。
成渝综改试点今年6月获批,一个重要的背景是,重庆市3100多万人口中有80%的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成都市1100多万人口中有农村人口600多万。较大的城乡差距,使两市具有与我国中西部省区相似的基本特点,因而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体现了内生型“探路者”意义。
国家发改委在中部地区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下一步国家层面综合改革试验区,也充分体现了内生型这一新的试验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总面积占湖南的29.7%,人口占湖南的39.3%,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武汉城市圈总面积占湖北的31.1%,人口占湖北的51.2%,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两者都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城市群,是中西部发展最具潜力的重要区域,比较这两大城市集群的优势及待解难题,对于中部崛起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战略支点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中作用至关重要。
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指出,在中西部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重点肯定不同于东部沿海试验。事实上,中央在沿海地区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收获的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固然重要,但基于本土资源开发的内生型改革与发展经验同样重要。
在新的改革阶段,需要将外向型经验和内生型经验结合起来。中西部地区设立国家试验区,应该是基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型与外向型相结合的改革试验,通过试验基本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的理论架构和政策设计。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开展改革试验,将有助于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提高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城市圈整体承载力,使城市圈真正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平台。据《瞭望》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