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防科工委印发了《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为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划》的有关内容,记者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勤。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和任务?
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发展面临较好的机遇,《规划》对此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核电是目前唯一现实的、可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中央已经确定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国务院已经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明确到 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容量1800万千瓦,这给核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为实现上述目标,在未来10至15年中,我国每年要开工建设3台核电机组,这不仅需要在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上实现跨越发展,而且在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上要得到大幅提升。核电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主要内容,在保证核电建设“又好又快又安全”发展的前提下,保持核电在能源结构的一定比例,促使其批量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既有利于提升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化生产和研发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工艺、材料和加工水平,又可以保持我国经过几十年创业建立起来的核工业科研、开发、设计队伍,完善我国核工业体系,提高我国核工业技术开发与应用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核大国的国际地位。
核电的加快发展必然使得与核电配套的上游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生产能力到2020年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6倍。通过加大铀资源勘探力度、提高采冶技术水平、加快核燃料生产线能力建设,加快海外(国内)铀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商用燃料元件加工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对我国加快核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核技术应用正在突破传统的应用领域,向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如信息、生物、纳米、新材料和环境等技术领域渗透,不断形成更新的交叉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技术应用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对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技术革命进程具有无可比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问:目前我国核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规划》指出,与世界主要核电国家相比,我国的核能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人民生活的需要。核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核电自主化程度低,核燃料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核电规模发展的需要,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进展缓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高素质人才资源缺乏。
问: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核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间,核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以核电发展为龙头,以核燃料循环产业为支撑,强化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加速核技术应用产业化,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问:核工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核工业的发展目标,在核基础科研方面,要提升核科技基础能力,突破重点核技术领域的关键与核心技术,强化核基础科学研究,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核电建设方面,要全面提高核电自主化能力和国产化水平,新开工建设核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确保在役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基本建立适应核电发展的设计、建造、运行和技术服务体系以及我国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在核燃料供应方面,要形成适应核电发展的核燃料供应体制和机制,全面提升核燃料生产各环节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产能,确保核燃料的稳定与可靠供应。
要提高核设施退役和废物管理的技术水平,加速放射性废物治理,减少安全隐患,保证环境安全。建立健全核设施的安全监管体系以及核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核应急与核反恐体系。要实现核技术应用若干系列产品的产业化,促进产值较快增长,提高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速度1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提高30点以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万元销售收入综合能源消耗系数较“十五”降低22%,初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问:十一五期间,将如何加强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答:我国将加强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大型核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并围绕核科技工业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配套完善核科研基础设施和手段,强化核基础科研,形成现代化的核科学研究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核科技基础研究基地。围绕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先进的、功能齐全的大型研究设施,形成完整、配套的基础科研能力。
建设核动力研究试验基地。通过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大型核动力研究试验设施,全面提升我国核动力研究设计的基础能力。
围绕核燃料循环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核心技术,建设专业配套的科研开发平台。围绕核燃料循环核心技术、核安全与辐射防护等,完善配套研究试验设施。建设内容包括深地层铀资源勘查与采冶技术研究、离心与激光分离铀同位素研究、燃料元件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研制、后处理工程研究、高放废物深层地质处置地质条件研究、辐射安全与防护技术综合研究等试验系统和装置。
加强核基础科学研究。通过开展若干核技术领域中的关键与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使我国在核基础科学的若干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加强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将初步改变我国核科技研发手段落后、设施老化、创新能力弱的局面。
问: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核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建成投产田湾核电站;充分利用先进、成熟的二代改进核电技术,建设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核电工程,新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等一批新的核电项目;通过国际招标引进三代核电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核电站工程。通过“十一五”核电批量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核电设计、建造自主化能力,建立核电设计、制造、建设的标准体系。
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我国已有技术基础,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核电技术,开展大型先进压水堆的相关设计和科研攻关工作,实现自主创新,突破大型先进压水堆关键技术。实施高温气冷堆科技工程,通过进一步自主研发,建设电功率为200兆瓦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站,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堆技术产业化。
加强在役核电站的运行管理。开展核电运行、维修、在役检查等技术的研究,完善运行评估和经验反馈体系,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在役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开展核设备鉴定与核工业无损检测验证技术研究,建立我国核设备鉴定体系和核工业无损检测技术验证体系。
开展先进核能技术的研究工作。建成中国实验快堆,掌握快堆基本技术,为我国快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开展高温气冷堆制氢技术和工艺研究,逐步掌握关键技术,为建设相关试验台架创造条件。提高我国在未来新一代核能系统的选型定型、标准制定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力。
问:“十一五”期间,将如何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答:核工业体制机制创新是新时期、新形势、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创新管理体制,推动核工业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构建技术引进、消化和创新体系,通过整合资源,组建相应的核电专业化公司。推进核电建设、运营和检修服务专业化,探索核电市场准入机制。改革核燃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组建核燃料、退役治理专业公司。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形成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精干高效的核科研体系。
|